“這如何就是瞎說,當初說好虞姬長大嫁給你,再說這么漂亮個女兒,嫁給別人我也不樂意!”虞無涯一邊喝酒一邊使勁兒搖頭。
“你下次出門最好把虞姬帶走,免得子嬰……算了,此事以后再說,喝酒……”陳旭也知道虞無涯的性格,這種事和他說不清楚。
接下來沒有了一群女人在旁邊打擾,三年沒見的哥倆你一杯我一杯的開懷暢飲閑聊,從當初造船出海到瀛洲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再到這次回來瑯琊附近的變化等等,虞無涯幾乎都事無巨細說了一遍,特別是陳旭詳細詢問了民間其他商船在瀛洲和朝鮮區域的發展情況,兩人一直聊了一個多時辰,紅酒喝了十多瓶,已經到了亥時末才結束這次談話。
而通過虞無涯的話,陳旭也終于對如今瑯琊附近的情形和朝鮮半島瀛洲列島的情況有了還算比較細致的了解。
從當初打造第一艘三桅帆船出海救回水輕柔到眼下,時間已經足足過去了四年,三年前開始安排蕭何和曹參去東海大規模打造海船出海尋找瀛洲,順便尋找項菁和公孫北雁。
而這三年時間當中,陳旭先后投入近八百萬錢,不光打造三桅帆船,同時也投入巨資擴大造船廠,研究更大更結實的新式帆船,畢竟當初第一艘建造時間非常緊迫,前后沒有用到兩個月時間,許多結構都是陳旭憑空想象出來的,操作起來并不順暢,這些都需要造船廠和船上的管事和船工水手去商量改進,特別是起居艙室的設計以及食物水等的存放等要仔細安排,還有救生用的設備以及航行觀測和航圖制作等等都需要詳細周密的策劃和學習,畢竟在茫茫的大海上出事幾乎只有一個結果。
大秦的大航海剛剛開始,許多事民間并不懂,特別是新式帆船的操作,觀測用的望遠鏡的使用,海圖的辨認等等,都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規劃指導。
而這三年過去,也不僅僅是陳旭先后打造了七八艘大船出海,還有諸如齊茂等一些有眼光的中原和沿海商賈也已經開始行動。
據虞無涯說,眼下常年來往于朝鮮、瀛洲和瑯琊之間的大海船有二十多艘,瑯琊縣已經熱鬧的不像話了,聚集了數萬前去東瀛淘寶的民間人士,特別是大量方道術士都熱衷于搭乘這些商船去瀛洲,妄圖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不是仙草。
不過仙草肯定是找不到的,但這些方道術士大量去往瀛洲朝鮮,必然會加快中原文化在當地的傳播。
特別是瑯琊附近的嶗山,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方道術士聚集地,這些人在嶗山上修建了規模龐大的樓宇道觀駐扎下來煉丹煉藥觀星練氣,而許多去了朝鮮和東瀛的方道術士也開始在當地修建道觀,這股力量極大的推動了瀛洲和朝鮮與中原的交互融合,特別是商船的來往頻繁之后,這些方道術士就像一群候鳥一般在瀛洲朝鮮和瑯琊之間來去,彼此交流各自的發現和海外尋仙的心得體會。
而除開方道術士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門派的弟子也開始往朝鮮瀛洲匯聚,目的自然同樣是探險尋找仙人的蹤跡,畢竟上古瀛洲的傳說太深入人心了。
據虞無涯推測,眼下常年來往于朝鮮瀛洲間的中原人大概有三四千人的規模,瑯琊和嶗山附近幾個優良的港灣之中幾乎每天都人聲鼎沸,許多都是尋找機會搭乘商船出海的各種人士,既有逃犯逃奴,也有流氓游俠,還有聽說了秘聞的六國王孫貴族,還有百家門徒以及許多慕名而去想要出海發財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