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朝,有監察御史上書始皇帝,請求徹查西軍盜賣搪瓷裝備之事,并且彈劾靖武侯馭下不嚴導致搪瓷裝備損失巨大,同時被彈劾的還有西軍兩路大軍的主將狄道侯李信和陰山侯江琥以及大大小小將校和長史監吏數十人,幾乎囊括西軍兩路大軍所有的中高層,而且還波及到兵部、工部和戶部數位官員,瞬息之間整個朝堂嘩然騷動。
面對這種從未有過的巨大動蕩,始皇帝沉默許久之后拒絕了所有的彈劾奏書,只言容后再議。
“陛下,西軍倒賣搪瓷裝備之事已經了然,靖武侯、狄道侯與陰山侯三位將帥責不可恕,我大秦律法森嚴,按律要奪爵去職,凡涉及大小數十位將校官員,皆都要按律處置,陛下不可輕縱之!”看始皇帝似乎想要如同處置王離一般拖延不決,御史中丞馮劫忍不住站起來。
馮劫,馮去疾族兄,御史中丞,官職二品,統御侍御史與諸郡監御史,雖地位居于蒙毅之下,但卻有自己獨立的監察權限,可以指揮侍御史彈劾任何官員。
看著監察省的實權二把手跳出來,平日與馮劫相熟或其屬丞立刻呼呼啦啦站起來七八個,都是各府衙權利很大的三品四品主官,一起上奏要求懲治蒙恬李信江琥等人,以彰國法。
上次始皇帝在雁門關事件上久拖不決和稀泥,實際上就引起許多官員和法學界人士的不滿。
大秦強于法術,各種律法幾乎面面俱到,滿朝文武和大秦百姓早已熟悉這種無處不在的律法環境,雖然很多人不喜歡甚至是反對太過嚴苛的律法,但無論發生什么事,首先想到的還是此事到底違不違法,或者說違法該受到什么懲處等等。
上百年的法術治國帶來的影響就是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在大秦已經深入民心。
無論你喜不喜歡,這些律法都擺在那里,無喜無悲,只等你一不小心撞上去,然后就會有人將你依法繩之,砍頭剜心剖腹……嗯,太殘忍了,一般是車裂油烹刖足等,俱五刑挨著伺候一遍讓你知道犯法的下場。
雁門關事件雖然已經落幕,以通武侯的去世為終結,武城侯王離被去職,但那件事的影響卻仍舊沒有結束。
畢竟李牧是大秦的敵人,許多大秦民眾也認為李牧這種敵對將領的寺廟應該全部搗毀才行,這是一種純粹而狹隘的愛國主義者,說他們噴子也好,說他們鍵盤俠也好,他們就是認為大秦就是最牛逼的,舉世無雙天下無敵,而王氏三雄也是大秦最偉大的英雄,無人可以替代,王離不應當受到任何懲罰。
當然也有堅定的法家門徒和許多同情趙地百姓的人要求對王離進行重處,去職不算,還要奪爵。
而這次西軍盜賣搪瓷裝備相對于雁門關事件來說,性質卻要嚴重的多。
雁門關事件,說穿了還是因為王離個人的原因,個人不夠檢點導致沖突發生,而后處置不夠及時導致事態擴大。
但這次西軍倒賣搪瓷裝備可以說是一次從上到下集體性的**案例,上到李信和江珩這種領軍大將,下到普通兵卒都參與其中,倒賣軍備達數百萬錢,若是這種事始皇帝還不重處的話,只怕以后會釀成更加嚴重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