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咸陽風平浪靜。
靖武侯回歸咸陽述職的事在民間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倒是戶部隸臣司對外發布消息,并且在大秦都市報上登載公文,一批一萬二千余人的大月氏俘虜經過登記造冊之后銘印為奴對外發賣,具體的購買辦法請與華夏拍賣公司聯系。
這個消息出來之后,立刻在咸陽引起轟動。
如今大秦百業興旺,工業商業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的大小工程數千,光是咸陽城內外到處都能看到正在修建的高樓和腳手架,還有渭河兩座碼頭也正在加緊擴建翻新,要說如今大秦缺什么,那么所有人不約而同想到的不是缺糧,也不是缺錢,而是缺人。
缺糧已經是七八年前的舊新聞了。
缺錢雖然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但最近幾年民間錢幣已經有了比較充足的供應,而且還有正在加緊印制準備發行的五億兌票,民間的貨幣流通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因此缺錢也并不是那么窘迫。
但唯獨人口不夠用,特別是身強體壯的成年男子缺口極其巨大。
在這個沒有重型機械的時代,無論是種田還是開山修路甚至是運送貨物,都需要用人工來完成,但大秦發展的太快,陳旭建設大秦的攤子鋪的太大太開,因此人口便成為了制約大秦發展的唯一瓶頸。
雖然大秦從破趙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年,但戰爭之后人口的恢復卻還要從徹底征服齊國之后才開始,沒有了戰爭和動蕩的大秦,在朝廷的鼓勵和支持下,短短數年時間全國共計增長戶籍近兩百萬,入籍的少年每年都在大規模增加,但真正戰后出生的孩童如今最大的也才十歲左右,完全無法補充大秦急速擴張的建設對于成年人口的需求。
陳旭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在戰爭結束較早的地方,新生兒的數量已經開始大規模增長,但同時農村的極度貧困和惡劣環境也使得孩童的夭折率非常高,還有大量失去家庭的孤兒等流落成為工奴,那個時候全國對于用工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需求,各地都是按照朝廷命令服役進行修路戍邊。
而這些年隨著商業工業的快速發展,人口瞬間便成為了最大的瓶頸,各行各業人口都不夠用,只要是稍微強壯一些的成年人都會被招募去做工,由此許多縣城鄉鎮都誕生了大量的人口掮客,到處游說平民出門去做工,不光工錢高,還有包吃包住等福利,各地廠礦工程隊也各地宣傳高價招募民夫,但總體來說是杯水車薪,不說應者寥寥,而是需求太大供求不足,導致所有的行業都吃不飽。
并非是平民不想出門務工,而是田律限制平民撂荒農田,陳旭改了無數不合時宜的法令,但唯獨田律沒怎么松動,工商業固然可以強國富國,但在這個原始而荒蠻的時代,糧食才是國家穩定的最堅實基礎,因此陳旭推動法令允許農民在農閑時節可以出門務工或者平日做一些買賣經營,采摘山貨種植經濟作物以及養殖來補貼家用,但對于農民種田的要求依舊很嚴格,糧稅雖然一直在不斷降低,但夏秋兩季稅收至少要繳納一半的糧食,剩下的才能用錢財補足,這樣既保證了各地糧倉能夠收入足夠的糧食,同時也能讓農民保留下足夠多的糧食來維持生計。
而大秦的田律一直是鼓勵開荒的,以前田律規定新開的荒田前五年糧稅減半征收,而陳旭修改成了前三年不收稅,三年后減半征收三年,六年之后才全額納稅,這也大大刺激了民間開荒種糧的積極性。
因此在嚴格的田律約束下,大量的農民并不能長期離家務工,一般活動范圍也就在當地郡縣四周,這使得各地對于人口的需求極度渴望,而要解決這種用工荒的最好方法,那就是奴隸。
奴籍屬于賤籍,屬于人類生活的最底層,以前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人,是和牲畜處于同等的地位,族人打殺官府都可以不管,屬于絕對的私人物品,因此在大秦只要符合條件的勛貴都會買一些奴仆當牛當馬使喚。
而奴籍的來源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