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手腳健全努力耕種,婦孺老幼再養點兒雞鴨豬狗,種點兒果蔬,農閑采摘一些山貨野味售賣,豐衣足食的生活已經慢慢應成為了普通平民的常態。
偷懶的人一旦交不上稅,就會被強征徭役,因此在如此和平寧靜的安穩狀態下,努力生產和掙錢就是社會的共識。
南方自古以來被視為蠻夷之地,但隨著統一之后的和平發展,稻米和桑蠶已經成為了南方的兩大農稅來源,糧稅是朝廷征收,桑蠶稅是少府在征收,這些年南方的稅收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相比西北燕趙舊地諸郡,南方的發展只能用沸騰來形容。
這次陳旭推行的坦途計劃也看得出來大勢,大量資金向東南和沿海傾斜,西北燕趙這些本來發展很早的地方反而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如今蔗糖的出現,讓始皇帝一下看到了南方更加廣闊的未來和前景。
東南方四季溫暖,嶺南諸地的稻米一年至少都可以收獲兩次,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種植甘蔗這種當地特產,那么不僅僅會讓當地農民多一項農產品,也會讓朝廷多一項極大的稅收來源。
滿朝文武在莫名其妙的被始皇帝灌了一杯糖水之后,一個個也都興趣大增,這種甘甜如蜜的紅糖成本不高制作簡單,既然清河侯已經在南方種植試驗成功,那么大規模的推廣肯定沒有太大問題。
散朝之后,文武百官很快就把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不出一個時辰整個咸陽便幾乎人人皆,許多有興趣的商賈便開始四處打聽,然后陸續就有更多消息實錘,這個制糖項目去年清河侯便已經開始,南方已經有商賈跟風前去種植甘蔗了,聽聞有楚地巨商承包了數百畝荒地都已經種了一年了,雖然還不知道收成如何,但若是味道真的如此好,還能補充體力增強體質,只怕今年已經跟著發了一大筆財了。
而對于一直掌控著資訊前沿陣地和擔當朝廷喉舌的咸陽都市報來說,這么重大的消息自然不肯放過,報館總務秘書陳平親自去皇宮拜訪了始皇帝,有幸品嘗一杯賞賜的紅糖水之后,陳平回報館之后親自操刀撰寫了一片熱情洋溢的新聞稿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報上,在大力渲染紅糖的美味甘甜之外,鼓勵全國各階層去南方種植甘蔗制造蔗糖。
大秦這幾年工業農業商業幾乎同步在快速發展,軍事教育醫療等領域發展的勢頭也非常良好,糧食增產又沒有大規模的戰爭消耗,民間和朝廷的糧食儲備已經擁有了充足的保障,在溫飽得以解決的前提下,更高層次的需求就體現出來了,更好的衣食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甚至是出行車馬工具等,糖這種本來極度稀缺、一直是豪紳貴族才能享受的物品,日后必然會超越鹽和布匹,成為家庭的高端消費品。
于是在坊間的討論和大秦都市報的報道出來之后,蔗糖迅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產物,雖然很少人品嘗過,但并不妨礙人們去熱烈討論這個清河侯新近創造出來的神奇事物。
而蔗糖也很快就會隨著報紙的發行,最多兩個月便會傳遍整個大秦郡縣,以此成為整個大秦百姓都熟知的東南特產。
于是,清河侯還未回來,但整個咸陽突然之間因為他活躍起來。
而戶部和少府也很快就派出官員遠赴會稽,去調查蔗糖的情況,隨之而動的還有許多善于追逐商機的商賈,許多人乘坐車馬舟船直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