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有四五個官員站出來,表示都會修橋。
“那便好,本侯有一種和眼下混凝土橋梁完全不同的架橋方案,但并未曾驗證過,既然你們懂得架橋,本侯便說出來大家參考推演一番,看看是否何用,隨本侯去橋下一觀!”
“是!”
一群人簇擁著陳旭從橋頭下到橋底,站在河灘上觀看,整座大橋的構造一覽無余。
“諸位請看,若是要修一座混凝土跨河大橋,首先是要修建兩邊的引橋和中央的橋墩,這樣才能開始修建橋體,混凝土大橋一個好處便是結構簡單而且堅固耐用,缺點便是修建速度慢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凝固達到使用標準,冬春溫度低混凝土干的慢,因此需要的時間更長,本侯覺得動用大量的鋼材和木頭修建一座鋼木混建的大橋,就無需等待混凝土干透,只要搭建完成就能通行,你們看本侯新橋的構造……”
陳旭用腳將一片沙子踩平,然后蹲下來拿起一根樹枝畫出來一座斜拉橋的草圖。
“本侯的設想是在一處河道最為狹窄的地方,兩邊分別用鋼筋混凝土筑起兩座結實的底座,底座上用鋼鐵搭建兩座高約十丈的鋼塔,兩座鋼塔之間用鎖鏈連接在一起,然后以兩條鎖鏈為承重,垂下鋼索下方掛載鋼梁,然后以這些鋼梁為基礎,上面用木料進行連接搭建橋體,完成過之后鋪設厚木板作為橋面……”
整座橋的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座斜拉索吊橋,而且省去了在河中間建設橋墩的過程,圖雖然畫的潦草,但圍觀的一群官員除開內史令齊宕之外,包括宰纮在內幾乎都懂工程建設,而且對于橋梁也不陌生,陳旭三言兩語說完,所有人都眼神大亮。
“侯爺這個建橋方法必然可行,只要掌握跨度大小,仔細測算橋體長度和重量,打造兩根合適的承重鎖鏈必然能行……”
“正是正是,只要修好兩邊的鋼塔,保證鋼塔足夠穩固一定不會有問題……”
“而且這樣建造就不用等待,在修建鋼塔基座的同時便可以開始打造鋼塔、鎖鏈、鋼索、鋼梁以及準備各種大小長短合適的木料,只等鎖鏈安裝完畢,或許數日之內這座橋便能建造完成,而完成之日幾乎就能通行……”
“侯爺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神奇,如此匪夷所思的建橋方式也能想到!”
在宰纮和一群官員的討論和吹捧之中,陳旭丟下木棍站起來說:“方才你們提到的一些問題都很關鍵,這種拉索大橋的核心便是兩座鋼塔和承重的鎖鏈,因此馬虎不得,必須設計建造的足夠結實,而這樣修橋雖然快當,但需要更加仔細的演算和精密設計,保證每一樣都不能出問題,這樣才能達到安全標準,而這座橋的承載能力肯定也不如眼前這座鋼筋混凝土的堅固耐用,但好在眼下只是作為補充,建成之后可以將重貨車安排依舊通過一橋,而輕便的人流車馬可以分流到二橋通過,這樣便會大大緩解目前擁堵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