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與諸公約定在入冬之前,為何會晚到近三個月?”喝了幾口熱茶之后,陳旭放下茶杯淡淡的問。
“回侯爺,我等本打算十月便前來咸陽,但根據時日推算侯爺尚在瑯琊遼東一帶,加上鋼鐵礦山水泥等廠礦的收購并不十分順利,因此我等便拖延了兩三月!”范氏家主范顒趕緊恭恭敬敬的拱手回答。
自從去年在清河園被陳旭訓斥和引誘了一番之后,范氏和幾個最早投靠陳旭的商賈就開始按照陳旭的吩咐開始大規模收購鋼鐵廠和煤鐵礦山,不僅動作大而且耗資也巨大,先后從華夏錢莊抵押和借貸的資金上億,在如此巨大的資金輸出下,一些中小廠礦收編很快,但這幾年本來大秦基建和經濟蓬勃發展,加上坦途計劃的推行,鋼鐵水泥等建材就是剛需產品,市面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小礦山、小水泥廠和小鋼鐵廠還在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而有實力的大中型廠礦根本就不愿意賣,于是整整一年下來,一群老頭子仍舊感覺沒有能夠順利完成陳旭安排的任務,于是眼下一個個都感覺到戰戰兢兢不敢面對。
眼看十二月都快過完了,范顒等人只能硬著頭皮前來拜見陳旭,繼續拖下去一旦陳旭生氣,只怕后果他們承擔不起。
如今商界有許多人對于他們這些依附清河侯成長起來的行業壟斷者產生了極大的不滿,而且民間也流言蜚語不斷,暗中流傳許多負面消息,甚至不少都和清河侯聯系在一起,這些消息來歷莫測但無疑不暗有所指,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判斷是有人企圖對清河侯不利。
對于民間暗中流傳的流言,陳旭自然不會去理會,但收購煤鐵礦山和工廠,整合幾個有壟斷地位的大型企業充當未來大秦改革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是陳旭不會動搖的決定。
工業時代來臨,要么做大做強,要么做精做深,技術差產量低污染大浪費嚴重的小企業,特別是煉鋼煉鐵和水泥廠這類消耗大污染大的企業,都需要進行洗牌,等幾個核心廠礦建立起來之后,所有這些行業的審批都會收緊,陳旭不希望大秦復蹈記憶中那煙囪林立烏煙瘴氣的灰霾和毒煙籠罩的場面。
工業不是蒸汽朋克,其實只要規劃的早,可以通過良好的管控來跳過這個過程,而且隨著大秦往外擴展的步伐加快,鋼鐵這些基礎工業可以放在海外生產,這樣也會因為巨大的利益驅使更多商賈去海外搶占礦產和市場,變相的加快海外的開發進度。
陳旭知道范顒等人的確有難處,所說的也是實情,因此也沒有太過讓他們難堪,在喝茶聊天之中,四個老頭兒都把各自負責的行業整合的情況匯報了一遍。
范氏負責的是煉鐵廠,是實力最大投入最多的,先后動用家族資金四千余萬錢,又從華夏錢莊抵押貸款了四千余萬錢,一年時間先后共計投入八千余萬錢,大大小小收購了十多個鋼鐵廠,與以前投資的舞陽鋼鐵廠整合在一起,新組建了廣陽、邯鄲、太原、舞陽四個大型鋼鐵廠,布局燕趙魏楚等盛產鋼鐵煤石之地,基本上達到了陳旭的要求,至于南方到處都是河溝池塘,除開長江沿岸之外,基本上不太適合布局太大的鋼鐵企業,陳旭也沒做要求。
負責煤礦整合的是溫氏,溫氏的根基本就在太原,和楊真的家族一樣,利用在當地的影響力和人脈,早就拿下了許多煤礦的開采權,而這次對于煤礦收購,溫氏也先后投入了三千余萬元,按照產地收購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座煤礦,組建了七個大型的煤礦開采企業。
西門氏和鄭氏各自負責的是水泥和鐵礦的整合,各自投入在五千萬和四千萬之間,也都完成了好幾個大型企業和廠礦的整合組建工作。
將分散的廠礦整合在一起,就能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對于優質礦山和企業進行更好的開發,杜絕了是那種破壞性的挖坑似的開發,不光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也增強了企業的實力,能夠抽調更多的技術人員來研究改良開發和生產工藝,促進企業更好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