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打開看看吧,本侯一貫獎懲清晰,只要是研究出來有用的好東西,諸位都會有獎,我記得你們實驗室好像幾年都沒拿出像樣的產品了吧,對了,你們平時都是研究啥的?”
雖然實驗工廠是陳旭一手籌備建造的,但自從鋼鐵水泥齒輪軸承玻璃這些基礎工業研發成功之后,陳旭已經很少關心實驗工廠的具體研究項目,加上官越當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妻妾女兒越來越多,實驗工廠也便更加無法面面俱到的去關心和安排,平時有需要研制生產的東西,都是畫一些圖紙或者找幾個核心人員講解一下工作原理之后,便丟給科學院領導去安排生產制作。大量具體研發工作他已經不需要操心了,或者說眼下大秦的許多基礎工業技藝已經超出了他的指導范疇,即便是火槍大炮眼下陳旭都無從指導了,全靠匠工匠吏自己去改善摸索研發工藝,陳旭要做的的就是提出研發方向。
眼下實驗工廠有八個研發實驗室,對外叫研究所,研發的方向不太一樣,有研究鋼鐵冶煉的,有研究機械傳動的,有研究蒸汽機的,有研究各種礦石和特種金屬的,有研究各種車床的,還有研究機關技巧的。
這次陳旭回來之后,又組建了一個電力實驗室,將自己畫的發電機和電線電燈等圖紙丟給一群工匠,然后抽空來講了幾節電力知識課程,但過程很傷心,希望很渺茫,面對電力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副院長張蒼親自抽調的一群頂尖匠工匠吏在聽課的時候全都是一副二哈看星星的表情,講完之后陳旭詢問有沒有問題的時候,一個個都呆愣搖頭,表示不知道該問啥,或者說問出來的問題陳旭恨不得殺幾個祭天。
電力知識已經完全超出了這個時代的人能夠接受的概念范圍。
于是講了三節課之后,陳旭有一種放棄治療的沖動,最后只能安排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制作轉子、定子、線圈等的材料,尋找磁鐵打磨成給自己需要的樣式,用純銅去拔絲生產各種粗細不同的電線,同時還要為電線尋找絕緣的物品,為將來制作線圈購置最好的生漆制作漆包線等等。
對于以前只換過燈泡接過線盒開關的陳旭來說,如此復雜的電工知識已經基本上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了,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原理學過,也知道那么點點,但僅限于高中知識,線圈切割磁力線轉換成電能,這是發電機,通電的線圈能夠產生磁場推動轉子旋轉,這是電動機。
但知道原理和制造出來,決然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滿地球人都知道閃電具有豐富的電能,但誰都沒辦法將閃電儲存起來進行開發利用,不是不想,是完全超出了地球人目前的科技水平利用高水平,整個地球的電力科學家都只能看著閃電哭泣:臣妾做不到啊!
因為現在陳旭不常來實驗工廠一線車間視察,而這個第五研究所陳旭甚至都已經忘記了具體研究的是啥方向。
反正為了支撐科學院的發展,如今每年少府往科學院砸近五百萬錢,而機械廠、軸承廠、齒輪廠、螺桿廠、搪瓷廠、玻璃廠,還有如今的織機制造廠,這些開始賺錢的工廠每年掙的錢除開分紅和發工資之外,幾乎大部分利潤都全部砸在了研發上。
八個研究所共計有上千研發人員,幾乎囊括了眼下整個大秦最為頂尖的一群工匠群體,天下大半的墨徒都在其中。
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去不斷研究各種機械物品,根據眼下已經有的工藝進行改良和深入研究,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研究方向,反正科學院有一個項目評審小組,陳旭當名義上的組長,但幾乎所有具體的工作都是副院長張蒼在負責,小組評審員有麻桿、公輸勝、湯廷等十個科學院的官員和大匠組成,任何一個人只要有新的想法新的創意,都可以提交給評審小組進行評審,只要不是特別異想天開或者絲毫沒有可行方案的計劃,基本上項目都能通過,然后下撥一筆研發資金,由提出者單獨或者組建一個課題小組來進行研究開發。
因此整個科學院實驗工廠眼下八個研究所大概有近上百個研究課題在同時進行,每年成功的也有一些,但失敗的更多,有時候十萬八萬錢砸進去水泡都看不到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