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若非是翁婿,老夫這瓷盞方才就砸在你的狗頭上!”蒙毅冷哼一聲,臉上的神情也慢慢放松下來,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說,“你方才那句話到底是何意?”
“真沒別的意思?”陳旭搖頭。
“哼,老夫非是三歲孩童,你勿要遮遮掩掩,此處只有你我二人,有何話不能講?”蒙毅再次哼哼。
“你保證不說出去?”陳旭定睛看著蒙毅。
“老夫對天盟誓,今日任何言語,哪怕是大逆不道的言辭,老夫都會爛在肚子里,絕對不會透露出去半個字!”蒙毅臉色認真的點頭。
“既然岳丈如此保證,那小婿便問您一個問題,如若陛下此次真的無法逃脫大劫,而我們又完全破壞了胡亥的矯詔意圖,那么我們推舉哪位公子登基才能讓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滿意,當然,不可能人人滿意,但至少要保證大部分人能夠認同,不然大秦依舊還是會陷入動蕩不安之中,甚至遼代涼寧等諸侯也會心生不滿,導致大秦四周也無法平靜,這好不容易創造的安寧生活照樣會亂七八糟……”
“這個……”蒙毅揪著胡須開始發呆,一臉糾結的表情。
這個問題若是放在以前,必然許多人會推選扶蘇。
畢竟扶蘇的身份地位擺在那里,于禮于法都是大秦皇帝最好的接班人,但隨著陳旭改革推行的越來越多,大秦社會的認識也在最近幾年快速的發生變化,在報紙和陳旭刻意的推動下,以荀子理念為基礎的禮法治國現在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是公卿官員還是士大夫階層,大部分都已經接受和認同這個觀念,對于治國的方略有了比較統一而清醒的認識。
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無論是報紙還是百家論壇甚至是民間人士的交流,言必稱禮法,百家門徒為了弘揚自己門派的理念,也紛紛都開始融會貫通,從別家理論中尋找觀點來印證自己門派理論的正確性和權威性,以此推動各自門派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就連被視為顯學第一流派的儒家,這些年也更加務實,開始弱化那些繁瑣的禮樂傳統,弱化上下尊卑和五倫價值,將以前秉持的君臣父子夫妻等倫常關系都開始向律法靠攏,將律法和仁德教化結合起來,推行新式的儒家理論,也就是說,眼下的儒家門徒,以荀子學派最為活躍,孟學已日漸頹廢。
但扶蘇的老師,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孟子門徒,極其推崇人倫五常和尊卑禮儀,而蒙毅和許多朝廷重臣都或許隱隱約約知道一些始皇帝遲遲不愿意立扶蘇為太子的原因,就是因為扶蘇太過信奉儒學,雖有賢德之名,但他對法律比較排斥,這不符合大秦法術治國的傳統,非常容易引起朝堂官員的爭執,朝堂不寧則民間動蕩,勢必再次引起一輪法儒之間的較量,百家門徒必然也會卷入其中喧囂爭吵,則眼下大秦的寧靜照樣會陷入混亂之中。
更何況推舉扶蘇,法家門徒必然不滿。
而眼前就坐了一個法家門徒的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