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眼下在陳旭看來,熊心出現的時機剛好,而且身份地位都很合適。
而熊心歸服大秦,一定會給遺留在民間的六國王孫貴族一個榜樣,讓大秦和六國貴族之間有了可以溝通和媾和的可能,同時也代表著陳旭推行的各種收心的改革措施已經到了最后攻破堡壘的時候。
對于陳旭提議,始皇帝在開始微微的驚愕之后很快就有了濃厚的興趣。
說實在,他絕對沒有想到隨便遇到一個普通漁夫,竟然就是昔日楚王室后裔。
當然陳旭也沒告訴皇帝當時打開的那個貝殼本來就有些不太正常,他當時就發現上面畫了一個記號,當然陳旭也并不知道就是熊心干的,還以為是吳中當地的官員特意安排的。
畢竟是皇帝要賭蚌,賭不出來珍珠豈不是大失所望。
而為博得領導歡心,下面的官員做一些手腳本來在陳旭看來也是理所當然之事,這種情況在后世簡直司空見慣。
比如領導要視察新農村改造,于是便有底下的官員將靠路的一面墻刷成白色,還有比如找一些人混做人民群眾回答領導的問題背誦八榮八恥等等,
但顯然陳旭高估了大秦官員的悟性。
當然絕大部分是因為陳旭小看了大秦官員的耿直和守法。
作為經受法術熏陶的大秦官員才不屑與用這種隱晦的方法拍始皇帝馬匹,他們都是當面拍馬屁,而且也不屑于干這種造假的事,畢竟若是被查出來恐怕會被砍腦袋。
至于始皇帝賭蚌高不高興,開不開心和他們當官一點兒干系都沒有,畢竟這些蚌又不是他們養的,里面有沒有珍珠不干他們的事。
于是熊心偷偷摸摸往這個做了記號的湖蚌之中塞了一顆珍珠,打開的瞬間陳旭就明白有人作假,因為這顆珍珠特么的就放在蚌肉上,而陳旭也開過不少珍珠了,一般珍珠都是被蚌肉包裹起來的。
不過開蚌的老漁夫很懂事的沒說,而陳旭也還以為熊心是吳中官員安排的群眾演員,但沒想到都猜錯了,這就是熊心計劃好的一個機會。
至于第一個沒珍珠的蚌,那是一個誤會。
所有參與競拍的人都沒想到李順這個二傻子竟然會和始皇帝爭搶競拍并且拔得頭籌。
而陳旭自然也不想第一個蚌就開出來一粒珍珠,這特么的也太假了,于是第一個沒有選擇那個有記號的湖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