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侯言之有理,船體越大越平穩,而且航行所需的人力物力并不會增加很多,從貨運和掌控來說,大船的優勢非常明顯!”一個懂行的工部官員趕緊頂帖。
“如此說來還是造這種大艦劃算,但為何不多造一些?”一群公子當中來有人質疑,陳旭一瞅正是胡亥這貨,明顯又在其中挑撥離間想搞事。
“對啊對啊,既然造大艦更劃算,為何不把錢省下來全部造這種大艦,既安全又劃算,一艘頂五艘……”有幾位公子和一些隨行的卿侯開始附和胡亥。
“大船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一是工藝復雜,二是對木料要求非常高,光是為了尋找打造這艘大船的龍骨,造船廠便先后尋訪無數名川大山,費時年余才找到,砍伐運送到瑯琊又耗時足足半年,先后動用人手數萬,因此建造這種巨艦花錢還在其次,而是代價太大,有些得不償失……”
“還有就是船越大,操控起來也就越發困難,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損失也會被放大數倍,一艘小船傾覆,累及不過數十上百人,但這樣一艘大船傾覆,可能瞬間上千人便葬身大海,而這種大船一旦損毀,代價更是承受不起,所以并非好處多便可以多造,而是要看需求,眼下需要的是更多近海航行的海船,二十丈的也已經勉強夠用……”
“原來如此,我等受教了!”一群公子和隨行的卿侯一起拱手。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并非如此,而是錢……”陳旭笑著指著這艘巍峨如山一般漂浮在海灣之中的巨艦,“因為是第一艘四十丈巨艦,從設計到新建船塢再到建造成功,泰山號前后總耗時兩年有余,共耗資三百八十余萬錢,而海事學院今年一年的預算也才三百萬錢,若是全部打造這種大船,怕是一艘都弄不出來,各種訓練也都只能全部停止,而朝廷這些年雖然稅收年年增長迅速,但需要開銷的地方也如同流水一般出去,不知道又從哪里能夠擠出來錢來多打造幾艘這樣的巨艦!”
“左相說的是,如今財政署的確擠不出來多余的錢款建造巨艦,工部和海事學院呈報的新造艦計劃馮相也只同意了三艘二十丈訓練艦,這種耗資巨大的巨艦莫說馮相不會同意,即便同意怕是其他署衙都會上奏阻止……”財政署隨行的一個官員站出來為陳旭的說法站臺。
“難道不可以讓中央錢莊多發行一些債券和兌票么?”一個很有想法的公子弱弱的說。
“嘁~~”
雖然沒有人站出來反駁,但人群的集體反應表示了對這個說法的不屑和反擊。
“公子,發債債券朝廷需要支付大額利息,坦途計劃的五億債券眼下每年都要多付近千萬的利息,負擔不小,兌票也不是說發就能發,需要有等同價值的金銀銅錢作抵押才行,錢莊有多少錢財才能發多少兌票,發多了兌票就不值錢了!”有對金融比較了解的官員小聲解釋。
“不會啊,我們平日有兌票不都是按數字兌取的嗎,怎么會不值錢呢,是一萬就能取一萬,是十萬就能取十萬……”
“哼,朕給你一張十億的兌票,你去給朕取出來!”
面對自己這個金融白癡的兒子,一直沒有說話的始皇帝終于忍不住冷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