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筋全瘦的牛肉用文火慢燉,做得軟糯、入味、不粘牙,吃完滿嘴牛油香。愛吃辣話,可以單點一碗水煮包包白,沾上牛肉面的湯汁,才能釋放出最麻辣的一面。
遍地小面館,有的只賣小面,有的雖然各種澆頭都有,但你問老板他們的招牌面,老板會自豪地回答你:小面最好吃,沒有澆頭添味,考驗的是打佐料和煮面的硬功夫。
也許在冬天,可能會看到小白菜、大白菜、萵筍葉躺在小面上,其實這些菜統統是備胎。夏天,是空心菜的天下。
菜莖空心,吃起來清脆可口,菜葉裹味,香辣誘人。曾經小面還沒有五花八門澆頭的時候,它才是小面原配,哦不,是絕配!
遵循的是傳統小面的做法,面條起鍋前澆一瓢冷水“斷白”,這樣能讓面保持一定硬度,吃起來更有嚼勁。
骨頭湯做底,調料就放在大鍋邊上,任你觀摩,但在老板一勺辣椒一勺花椒的調味中,打出一種只可意會的味道:麻辣而不燥,醇厚濃郁。
當然還有很多新歡,和天南海北的面一樣,小面對煎蛋也從不拒絕。浸入辣湯的煎蛋,蛋白焦香,蛋黃吸滿辣汁,一個真的很難過癮!
有的小面店還會給配一杯甜豆漿。因為,當你辣得涕淚橫流,麻得嘴都合不上時,一定要喝上這一口甜,豆香對消解麻和辣有奇效,然后你才能獲得重新再戰的勇氣。
吃完來到磁器口正街,兩邊很多店鋪,陳麻花、冰糖葫蘆、手工酸辣粉、麻辣串串、火鍋底料……
就算不是周末也是人擠人,根本就不用自己走,踮起腳尖都會有人推著你走。
實在受不了,導游帶著七拐八拐,小街在磁器口熱鬧的人群中沉靜下來。這里才是古鎮的尋常生活。四周很靜氣,它不需要熱鬧,熱鬧屬于浮躁之人和浮躁之事。守著歲月和生活本來的模樣,小街在嘉陵江的煙云中,過得從容而富足,簡單而干凈。
在碼頭,山水的澄澈與古鎮的安祥相遇,這可能是山城最為浪漫、最為動人的邂逅,就像月色與星光的呼應,流沙與西風的牽手。
隨便一塊青石,可能就是你思想的骨骼,經過內心的打磨,擰出來的文字可以抵御風寒、抵御時光,抵達你情感的波瀾,抵達過去和未來。
蕨草類植物在老巷的屋檐下,把自己的顏色染上時光。蕨草的生長也影響野花的綻放。老屋在沉默,植物只微笑,無聲的語言勝過有聲的喧囂,在真情流露中呈現愛的日常。草木都能惺惺相惜,在風雨中長相依靠。
老屋的舊和植物的新,在小街獲得了某種回響,古鎮并非只是時光的產物,更是在相互關照中加深對彼此的確認和激活。
舊有舊的韌性,新有新的張力,在光陰的韌度中注入新的語調,一如在西窗里,隨意打開一扇窗,就可以把月明請進來。亦或是抱著一本書,和自己喜歡的作家在文字里交流。又或者什么也不做,只靜靜地坐著,聽雨滴落在西窗屋檐上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