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被剛子當眾一夸,兩片紅云立刻飛向臉頰,真得成了一朵盛開的水仙花。
“馬上工地節后開工,你準備好東西到時跟我一塊回項目。”
“好,滿月酒也喝不上了,項目何時能結束?”
“明年肯定竣工,到時你就可以自由展示手藝,午飯后我們到郊區地質博會館轉轉,了解一下中國建筑的演變過程,不同地區的房建結構,肯定能給你提供雕刻靈感。”
“好。”剛子一提去看建筑,興奮不已。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省地質博物館位于郊區,季小北讓張洋開著車三人一道去找靈感,或許建筑本身存在浪漫氣質,每處的建筑都有濃墨艷描的一筆,這座博物館也不另外,它的造型和質感并不純粹,而更像一個巨大的巖層,經過時間的浸染,建筑立面的各個開口和粗糙的紋理將鼓勵植物自然生長,慢慢回到自然半身,建筑師以純樸的山景和海上繚繞的云霧為背景,在彎曲的道路上抬升慢慢呈現其面貌,他們借鑒了周邊曲折街區的排布,設置了曲折而狹長的進入方式,呈現了大自然寧靜而壯觀的魅力。
跟著箭頭提示,他們上了三樓,整個樓層都是用來介紹中國建筑的發展史,還有各個朝代,地區的代表性建筑的模型,建筑向來是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可謂歷史悠久,建筑行業發展至今,也不再只是用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
“你們看這是在夏之前,半穴居、干欄屋或者黃帝“發明”的合宮,其屋頂皆以茅草混合樹葉、草莖和黏土做成,《本草綱目》有記錄,夏桀始以泥坯燒作瓦可見,磚瓦在夏朝已使用在建筑上。”季小北來到一個茅草屋前,雖然沒有住過草屋,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的環境中。
“讓我想起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自嘆息,哈哈。”張洋試著撂了撂沒有胡須的下巴,把自己儼然當成古人的模樣。
“那已成為歷史,現在中國還有少數不發達的地區存有少量的草屋,聽說這種屋子冬暖和,夏涼快,也是不錯的住所,只是社會進步,經濟發達,我們要建更多的樓,杜甫還有下一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季小北邊走邊說,建筑學院的人天生就是一本教課書,“商代的建筑已經開始初具我國后世土木建筑的樣子了。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科學的建筑學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相當于宋代建筑業的“國標”,剛子你有時間可以看看,書這東西,真是人最好的伴侶。”
“搞一些文鄒鄒的東西我不懂,你們到這邊看看雕刻,手藝真是絕,活龍活現,逼真逼真的,一點不像石頭,木頭。”剛子俯著身段,狠不能把那些東西扣下來,裝進口袋。
“中國的美,無處不在,古人云,無刻不成屋,有刻斯為貴,雕刻復雜多樣,風格古典而清雅,為中國建筑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真是為建筑增添浪漫的氣質。”季小北嘖嘖稱贊,眼前即使不是真實建筑,也不缺其中的奧妙。
“中國的傳統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素來齊名,有著“北山西,南皖南”的說法。前幾年我去過晉商老宅,所見之處布滿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們風華絕代,底蘊深厚,變化無窮,值得一看,你們有空也可以去看看,就當旅游學習。”張洋對季小北說。
“跟著你們后面不要解說員了。”剛子摸了摸腦袋,“只是我也記不下去那么多,我的手藝無法與這些比,也學不來,每次都按著腦袋瓜子里想到的圖案來。”
“徽派建筑有個說法千兩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