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哪年起,中國開始有了售樓部,專門介紹樓盤的整體面貌,模型和售價等,在這里你可以得到有關房子的全部消息,經過他們的介紹,就算目前是一塊毫無人煙的荒地,也能描摹的炊煙升起,一幅熱鬧的生活場地,它與婚姻介紹所相差無幾,不知從哪年起,戀愛也自由了,男女不再經過媒約之說,就可以隨便牽手,導致婚姻介紹所慚慚關門,售樓部應運興起的時候,房子便開始成了熱門的商品,好比哪里有花的芳香哪里便有蝴蝶展翅,這種效應可以稱為蝴蝶效應,從售樓部空無前巷的熱鬧場面透露,等待出售的房子很搶手,越搶手的東西越貴,越貴的東西越搶手,搶來搶去,最后結果,同樣的東西價格往往比實際要高出很多倍,哄抬價格恰當好處地迎合了大眾者的消費心理,這種消費心理和男人獲得美人歸類同,不僅要下大本錢,還得出手快。
李嘉看著眼前各色各樣的人群坐在塑料凳上排著隊,驚訝地張大嘴巴,傻了好一會。“不可思議啊!變了,真變了。”
“喂,小伙子買房子的嗎?坐下來快排好隊,晃來晃去晃得我緊張的不行。”一個老大媽壓了壓布有規律紋理的額頭,朝著李嘉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后面。
“我不買房子,正好路過此地。”
“不買房子湊什么熱鬧?不會是房托吧?他們一天給你多少報酬?”老大媽一下子警惕起來。
“房托?也不是,我只是路過此地。”李嘉再一次強調路過此地,免得給她帶來不必要的緊張感,對于醫托,李嘉知道他們職業是做什么的,但房托這個新名詞出現倒是第一次聽,從詞意上估計和醫托屬性相似,只是職業者所處的位置不同,一個要在醫院門口等候,一個要在售樓處門口等候。
“不買房子你來這里干嘛?年輕人真閑啊,這年代像你這樣有大把時間浪費的人少了,全民都在忙掙錢,你是不是先炒房發了?肯定不是房奴,要不怎么可能有空休閑,這個時候應該忙的不可開交才對。”
“炒什么房子?沒聽說房子能炒,對于炒菜我還是很精通的。”李嘉覺得山里的空氣清新,流動自由,心情一下子舒展開來,便幽默了起來,“我想找一個人,聽您口音是本地人吧?您知道這里有座希望小學嗎?有個叫蘭兒的小姑娘,當時她就在希望小學就讀,這些年過去應該上大學了吧?我想找到她,現在這里變化太大了,有點找不到地方了。”李嘉問道。
“希望小學?有,不過它早就不辦學了,整個學校讓開發商征用蓋風景樓了,這里環境好,有山有水,蓋樓能賣上好價錢,有錢人懂生活,需要這樣的風水寶地養生,開發商一期一期地搶工搶點建設,一年能建立很多期樓層,為了滿足購房需求,他們真是神速啊。”老奶奶神里神氣地說,仿佛每說一句話樓層就升起來一米高一般,“你找的蘭兒,全家早搬到外地了。”
“搬到外地?您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嗎?”聽到蘭兒已經不在這山里,李嘉很失望,他抬頭看了看四周,山被樓房包圍顯得矮了許多,這里的人聲好像比風吹屋頂的聲音還要大。
“搬到什么地方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蘭兒的媽媽嫁了一個包工頭,苦命的女人總算有了著落。”
“哦,那有聯系方式嗎?”
“我沒有,你去村里問問其他人吧?”
“好吧,謝謝您,快叫到號了吧,排了那么久,您老快去選一個好的樓層,好養老。”
“養啥老,這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拆遷分有房子,跟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真正買房子的,這是給別人排隊的,他們按日付工資給我,在家閑著也閑著,有點營生總比沒錢賺好。”老大媽小聲地說,那樣子看上去很詭異,李嘉一時半時也搞不明白什么意思。
聊了半天,老大媽生怕別人聽到她與李嘉的交談內容,便不再說話,這種排號買房子的工作已經干了幾年,她略有經驗,話說多了讓雇主發現,拿不到工錢不說,這份輕易賺錢的行業也將屬于他人。
離開喧鬧的地方,李嘉沿著馬路尋找曾經的記憶,山路還是那么寬,依然連接著山上山下的交通,山與山之間多了些平地而起的高樓,山里一排排翠綠的竹林少了,成群結隊趕集的小媳婦少了,整條山路顯得異常冷清,住在這里的人,如果沒有開發商的到來,他們可能繼續過著簡單,安靜的山里日子,現在一切在改變,世界變大,經濟變好,樓房變多,人們的見識變廣,只是生活好像少了些什么?到底少了什么,沒有人有空閑去思考這無聊問題,他們的心里想得就是多賺錢,擁有多套房子,這樣他們在親朋好友眼里面子才能維護的十足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