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邊說罷,那邊也商議完成,沈復去遼中,方應樓去盤錦,施常杰去營口,王矯則去遼陽。沈復乎聽得洛聞柳要跟自己走,連忙與妻子爭辯,只是爭論許久,始終拗不過,也只得答應了,好在遼中不是重鎮,金人暫時沒有拿下的意圖,暫時還算安全。
計劃已定,各人自帶了五十人馬而去,至于宋錦,則只領自家小旗十人投奔錦州。
且說各自分開后,沈復一行人沿著渾河一路向西而去,身后遠處一直似有追兵之聲,一行人只得加快速度,欲擺脫追兵而去。
且停且走不知多久,直至東方天色已微亮,一行人決定就地休息,吃些干糧作早飯,忽聽得前方遠處似有人喊馬嘶之聲,眾人立即警覺起來,均握起兵器防備。借助天色些許微光,眾人發現有一大隊人馬似從渾河西岸往東渡河,盔甲制式也似明軍,且若是金人,必然不會從那個方向渡河。一想到此間,眾人立刻翻身上馬,朝大隊人馬疾馳而去。
離渡河部隊尚有三四里,沈復便看見對面有意開始結陣防御,急忙叫住了眾人,看來對方并不知道這邊的身份,若貿然接近,很可能會死在亂箭之下。
沈復叫眾人距離軍陣二里時停住,自己則單騎往前,離對面僅剩半里地時,對方陣營里有人大叫道:“站住!來者何人?”沈復立刻住馬,對軍陣中嚷道:“在下沈陽衛所副指揮使沈復,敢問對面是何人領軍?”
此話一落,便再無聲息,沈復也不知對面是否已經聽到,大約半柱香后,軍陣中傳來一聲:“沈將軍請來,我們將軍有請!”
沈復聞之大喜,招呼身后眾人一起往對面去,一路上緩轡而行,四周兵士長矛馬刀皆指向眾人,沈復心知此刻己方一行人還是受懷疑的對象。
行至河邊一處空地,只有寥寥數人,眾人看得出來,這便是臨時行軍所了。
領路兵卒將眾人扔在此地便走了,還未等對方將領開口,沈復拿出腰間牙牌搶先道:“幾位將軍,在下沈陽衛所副指揮使沈復。”
話音剛落,之間一個領頭模樣的人說道:“在下周敦吉,川營指揮使,這位是秦邦屏,雷安民,周世祿......”周敦吉一一將幾個將領介紹,沈復一個個抱拳行禮。
簡單介紹過后,周敦吉說道:“沈將軍,你既是駐守沈陽,為何又這般呢?”
沈復嘆了口氣,才將來龍去脈以及分頭協防求援的事情一一說了。
此時周世祿驚慌道:“沈陽已經失守?我們來此就是要增援沈陽,如今沈陽丟了,咱們還留在這里作甚?趁早回去了罷。”
聽聞此話,周敦吉大吼一聲:“你我離鄉至此多年,只因沈陽城破便掉頭回去?如今馳援,
(本章未完,請翻頁)
城破則救,城丟則奪,臨陣脫逃就是懦夫行為!”
周敦吉一句話將此人喝住,此時雷安民道:“周世祿,你要回便回,你本就不是川人,離了我川營更好。”
周世祿正要分辯,秦邦屏卻站出來,喝止了幾人的爭吵,沈復見眾將里多忠義,頓覺敬佩,道:“周將軍,不知你們帶多少人前來?”
周敦吉道:“此次帶軍一萬三千,六千川軍,七千浙軍,總兵童仲揆童大人,川軍由我指揮,余將皆在此處,后軍已基本渡過渾河,只待運送輜重。對岸乃是浙軍,陳策陳大人指揮,戚金戚大人為副將,川軍之后浙軍便開始渡河。”
沈復聽后喃喃道:“戚金......戚......”秦邦屏見沈復這般模樣,便說道:“沒錯,戚大人是戚繼光將軍后人,此地浙軍便是戚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