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大量南方國土的夏朝也未能比流民軍強到哪兒去,景熙三十一年,思宗駕崩,夏廷大亂,大臣和貴族們為了自己利益與王朝的繼承人爭執不休!在這種情況下,偌大一個夏朝竟然被談不攏的兩方勢力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即后世史書所稱的‘北夏’與‘南夏’。
而有句俗話說的好,世間之事‘合則強,分則弱’,一個國家的所有力量團結起來才令人難以撼動,而反之則不然!因此,正是不諳此道的原因,洪熙六年,由文臣主政的南夏被兵強馬壯的明軍圍住了京城安陽,并且就連皇帝也被威逼著去了帝號,改成了帶有稱臣意味的國主!
然而即便如此,數年后,一直對明廷恭敬有加的南夏小朝廷到最后還是免不了一個覆亡的結局!因此,在那些從安陽城逃離的大臣,貴族的勸諫下,夏末帝(北夏皇帝,為夏思宗第三子)迅速遷國都到曲郡(曲州州治),意欲避開明軍咄咄的兵鋒……
只是,很顯然,明廷并不打算放過前朝的余孽們,是以,明與夏的戰爭仍然還在繼續著……
注:邱神機,字伯雄,為禁軍西園五校尉之一,越騎校尉邱元會之子,自幼喜讀詩書,曾被族中舉為孝廉;長大后輕財貨,好任俠,在中州官紳,民眾中頗有聲望!
夏熹宗南成治國元年(泰平十九年即南成治國元年),二十三歲的邱神機受父蔭承襲廣義郎(夏軍高級將官可蔭一子為廣義郎,相當于現今名譽排長,班長之類的低級軍官),在西園軍(相當于夏廷城衛軍的角色)中混了個副隊頭的官職,隨后一直在安陽城衛軍里打拼廝混,不得寸進……
而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境遇一直到了南成治國四年才有了新的變化!是年九月,皇帝病重,派遣承宣治書(皇帝近臣,屬門下省)蘇威(對,就是后來景熙朝的丞相加外戚)到雷州給雷城郡王(熹宗之子)宣旨,令其進京承襲皇位!而邱神機,邱大隊頭就剛好被蘇威蘇承宣挑中,拜在其門下,成為其隨從衛隊中的一位統帶百人的百人將!
再后,頗得信任的禁軍千人將邱神機就被大夏新任侍講學士,門下左審言(門下省官職,主向皇帝進言),兵部右侍郎,新沂侯蘇威外放到地方擔任牌軍,守備使,守御使等中級職務!于大興三年更是參與了平定離王叛亂的戰爭,最終以赫赫戰功被夏廷召回京師為官!
大興九年邱神機邱大校尉累功升任禁軍右郎將,封爵武興伯,正式成為了蘇威一黨中的重要骨干!而后,景熙朝民變迭起,又有逆明趁勢舉旗,身為丞相一黨,又是朝廷所存不多的宿將,邱神機臨危受命,以禁軍右郎將,武毅大夫(勛職,與廣義郎一樣是勛職),武興伯之職掛帥,統領禁軍,司隸軍南下救援據守離原大營的辰國公陳慶之。
再后,皇室與八大世家爆發內戰,邱神機奉命鎮守司隸地區,同時抵擋明軍,流民,乃至忠皇軍(效忠皇室的軍隊)的進攻,一連十余仗從未有敗績!是故,皇室與世家媾和之后,邱神機以其不敗戰績升任光祿少卿,禁軍左郎將,武功大夫,武興侯,統管司隸地區所有夏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