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日,李松都在紫宸殿,本是不需要這么長時間,但是李松對于繁體字認的還不是那么全,花的時間也久了一些,不過還好,李松已經對朝廷的局勢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這大唐與記憶中的大唐最大的不同,就是仍然以六部尚書為大臣之首,不過除了隨先皇出征的禮部尚書,刑部和工部的尚書都聽命與其他三位尚書。
戶部尚書任平生,乃是朝堂的老臣,先皇也把他的女兒賜婚給了李松,在朝堂的勢力根深蒂固,幾乎沒有什么弱點。
吏部尚書杜無憂,當年成為狀元時才十八歲,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雖然資歷比任平生等老臣還是差了許多,但卻老謀深算,城府之深不在任平生之下。
而作為吏部尚書,平常與各級官員都會打交道,被成為“千面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杜無憂卻能在任何人面前,都能表現出他們喜歡的樣子,更是一個難對付的人。
兵部尚書褚炎,雖然以他火爆的脾氣,容易與別人交惡,但是基本上除了禮部侍郎高尚,其余的人,不是被罷官,就是被褚炎偷偷帶人除掉。
朝中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怕這三位尚書,御史臺的這些御史們,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是這其中,有一些是三位尚書安插的內線,還有一些,是常年保持中立,大臣做的不對就參大臣,皇帝做的不對就與皇帝理論。
李松查看大臣的履歷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
安國侯沈三千,在封侯之前的事,只有兒時作為先皇的伴讀這一件事,現在掌管著安定門,根據記載,各地在征收完每年的賦稅后,由安定門的人押回京中。
李松心想,這安定門就負責這么點小事,也太清閑了,最疑惑的是,能被封侯,必然是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不可能沒有記載,這安國侯總不能是作為先皇的伴讀,與先皇交情好,先皇就封了他個侯,說出去也得有人信啊。
李松在紫宸殿待了三日后,李重率領著大軍,已經到了京城外。
大軍按照規矩,是要駐扎在城外,只有帶品級的官員才能進京。
(本章未完,請翻頁)
“站住,沒有過所,沒有圣旨,不可進京。”
魏樂遲走上前,對城門口的士兵說:“睜大你們的狗眼看看,這是秦王爺,還過所、圣旨,膽兒肥了你們,還敢阻攔。”
士兵們不僅沒有被嚇到,反而知道是李重后,紛紛拿起了武器。
“你們想干嘛!”
“不管你們是誰,沒有憑證就不能進去,可別逼我們。”
魏樂遲剛想理論,李重卻伸手攔住。
“我們帶著大軍到京,又是新朝出立,朝廷防備著點也是應該的,我們得先表明來意。”
李重從懷里拿出一份奏折,交給守門的士兵,順便還塞了些錢。
“這位小兄弟,我們不會為難你,只要你把這份奏折上交朝廷,自會有旨意讓我們進京。”
士兵話聽的一知半解,但是錢是實打實的,也不敢怠慢,直接就把折子送到了皇宮。
宮中的政事堂,現在是高品級的大臣議事的地方,三位尚書在接到了李重的奏折后,聚在這里商量對策。
首先是褚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李重小兒,一副恭順的樣子,我看兩位大人不必多慮,要真是擔心,我就派人出城殺了他,打他一個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