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您是不知道,一聽有五十貫錢能拿,別說是那些路邊的商販了,就連一些干農活的女子,甚至是一些未成年的小孩子都被父親領來,說是要一起參軍……”
“這……”
“更有甚者,來京城做生意的那些人,讓隨他們來的手下也來參軍。”
李松也沒想到,自己的主意能有這么大的反響。
“陛下,那現在怎么辦?”
“女子當兵也未嘗不可,那些小孩子就算了吧,褚大人在兵部任職多年,哪些人不能參軍,想必褚大人心里有數,除去這些人,現在能有多少兵?”
褚炎仔細的盤算了一下:“回陛下,大約有兩萬人。”
李松很開心:“加上城外的三萬大軍,以及東境幾州的守軍,也差不多了,明日上朝,商議領兵之人的事。”
“是,臣告退。”
褚炎走出紫宸殿后,就在小聲嘀咕:“城外的大軍也就一萬人的戰力,加上新招的和東境的守軍,滿打滿算也就五萬人,東魏有十萬大軍,陛下是怎么算出差不多的?”
褚炎分析的沒錯,李松也能想到,只是五日時間能招到這么多兵已經很多了,戰況緊急,朝廷必須得盡快派兵馳援。
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租兵的費用,前一天任平生給李松報信,拍賣會上連蒙帶騙,雖然很有成效,但是加上其他的錢,一共也就是一百多萬貫,一人五十貫,兩萬兵也就是頂天了,還得剩一些錢去購糧。
至于領兵之人,這幾日兩方的人都在自己的人中找了幾個,上朝時,就向李松建議。
褚炎兼任兵部尚書,自然是第一個說的:“陛下,臣當年帶兵之時,手下的一個副將名叫大勇,此人打仗十分勇猛,此次我軍兵力稍弱與東魏,敵強我弱之時,正是需要這種勇猛的人率軍沖鋒,才有可能出奇制勝。”
李重立刻出來反駁:“陛下,褚大人說的這位叫大勇的人,臣也聽說過,但與褚大人說的樣子完全不同,實際上此人常年負責訓練士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兵,只是嗓門很大,給人一種非常勇猛的感覺,恕臣直言,此人做不得這領兵之人。”
李松知道,李重這么說,一定是有更好的人選:“那秦王覺得誰帶兵合適?”
“回陛下,臣要推薦的人,陛下之前也見過,就是與臣一起征戰南陳的魏樂遲,此人雖是在我身邊不久,但智謀超群,此次我軍兵力不如東魏,想要取勝,必須要用計謀取勝,因此臣推薦魏樂遲,望陛下考慮。”
“不用陛下考慮,我都覺得這個叫魏什么的不合適,此人乃是謀士,行軍打仗,將軍都是要帶頭沖鋒的,此人也就在后面幫忙出出主意,領兵是萬萬不可。”
……
一連幾個回合下來,李松聽的都有些頭疼了。
李松想起來最初孫然給他上課時講過,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各國之間都沒有戰爭,大唐也沒有幾個能力強的將軍,后來是北周進攻大唐,先皇李青提出議和后,才暗地里積攢兵力。
好不容易機會到來,雖然名義上說的是一舉攻下了北周,但戰況慘烈,本來培養出來的好多有本事的將軍,也在那一場戰斗中為國捐軀了。
這也難怪先皇李青會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秦王李重帶兵征戰,只因為大唐根本沒有幾個能用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