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上前一步說:“臣為陛下總結一下,羅成用兵不當,貪圖戰功,甚至有私通敵軍的嫌疑,方大人,你說這種事情該怎么處置?”
刑部尚書方源說:“陛下,這等罪名加在一起,最起碼也是斬立決。”
羅成說:“臣的一生都獻給了大唐,如今奸臣當道,老臣雖然覺得冤屈,但也不會屈服,大丈夫何懼生死,請陛下賜臣一死。”
李松本來十分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聽了羅成的話,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這次各位對羅將軍多有不滿,但除了通敵之外,其他罪名也不致死,而任大人也說了,通敵只是嫌疑,沒有實據,那就念在羅將軍以前的功勞上,押入天牢即可,秋后問斬朕看就不必了,不知三位尚書意下如何?”
任平生看了一眼杜無憂,發現杜無憂點了點頭,于是對李松說:“陛下仁慈,臣等沒有異議。”
李松想起孫然跟自己提過的意見,雖然沒有用到秦王李重身上,但用在羅成身上,能保住他的一條命,對于李松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之前任平生和杜無憂兩人商議時,本就沒打算真的殺掉羅成,送進天牢已經是對自己沒有威脅,而且利用了李松說話的漏洞,跟刑部的方源也打過了招呼。
兩日后,李松接到了刑部的奏報,內容是審理羅成一案后,對于羅成的處罰。
最后寫著羅成被判關在天牢十五年,這對于羅成的年紀來說,幾乎就是關到死,此時李松也發現了自己之前說話不嚴謹的地方。
李松對面前的方源說:“方大人,羅將軍年紀大了,而且曾在福州擋住北周大軍,算是護住了先皇,就憑這點,應該能抵這次的過錯吧。”
方源一臉微笑的回答:“有功就賞,有錯必罰,我大唐一向如此,之前羅將軍的功勞已經賞過了,現在有過錯,當然要重重處罰,不過陛下既然這么說了,那就十年?”
“朕看兩三年給個教訓也就差不多了。”
“七年?”
“五年。”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方源一口答應:“好,就聽陛下的,五年也可,以羅老將軍的年紀,能再活五年已經是很難了,那臣就告退了。”
“朕……”
看到方源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李松只能痛恨自己現在沒有救出羅成的實力。
如今李松的吐納術已經小有成就,能夠長時間的奔跑狀態下,呼吸不亂,但是實際打斗時,時而激烈,時而平緩,不像跑步這樣穩定,因此這吐納術還得練習一段時間。
李松憋著一股氣,回到太極宮,繼續練習吐納術。
可是李松心緒不穩,越想越氣,本來是練習吐納術,最后就變成了大口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