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讓在下見識見識,陳大人的刀法。”
丁修冷笑道,陳野彎腰伸手緩緩拔出苗刀。
呲!~
刀身在出鞘時摩擦出聲音。
陳野雙手持刀擺出上段構的架勢,刀身指向丁修,隨后主動讓出先手道:
“丁兄,請!”
丁修沒有廢話,抬手抓住刀鞘往后一拉,苗刀瞬間出鞘。
這可不是東瀛武士的拔刀手法。
而此刻,周妙彤自然又彈奏起了琵琶,只不過樂曲顯得有些肅殺。
身影一閃。
——丁字二連斬!
卻見,丁修欺身上前,雙手左右揮動苗刀劈砍而來,陳野靈活的后退躲開刀刃,但前者卻手腕一轉。
苗刀快速變向。
剎那間。
刀鋒追著陳野斬下,他只能抬手攔下這一擊。
鏗!~
“陰陽手,戚家刀法?”
陳野目光一亮,頓時感到無比的熟悉,而丁修卻嗤笑道:
“倭刀術罷了。”
這里暫停一下。
首先。
來說戚家刀。
在電影《繡春刀》中的戚家刀,有過砍斷繡春刀的畫面。
就是辛芷蕾的一刀斬斷沈煉的繡春刀。
但其實。
辛芷蕾所用的并不是正統的戚家刀,而張譯手中的那把長刀,才是真正的戚家刀(仔細觀察)。
因為戚家刀是前端開刃,手可以握住刀身進行刺擊,且刀身部位也能磕碰對手的刀刃造成缺口。
力量足夠的話也能一擊斷刃。
然后。
來說戚家刀法。
這個說起來就復雜了,必須解釋清楚,
如果不解釋清楚的話,肯定會有不懂歷史的‘杠精’跳出來指手畫腳的惡心人。
當然…
以下真實內容也可能會讓某些玻璃心人的受不了。
首先。
日本刀的師父是中國刀劍史的巔峰‘唐刀’因此繼承了鋒利到極致的刀刃和幾近完美的力學配置,當然也有缺點。
但相比之下。
明早期的軍刀,刀身偏短,刀體較重,非常不利于近身格殺。
因此…
戚繼光決定‘師夷長技’于是就有了戚家刀。
《紀效新書》記載戚家刀法粗狂、暴力、直接依靠身體力量劈砍,通過手腕技巧變換陰陽手,在力量與速度上壓制敵人。
重點來了!
敲黑板…
以下內容日后要考的。
日本武士曾先后兩次入侵明朝,首先入侵‘江南地區’的是南派武士集團,也就是戰國時期的失敗者。
因為南派武士集團失去了領土,只得下水當海盜,入侵并占領了明朝沿海地區(江南、福建、山東、廣州…)。
后來被名將‘戚繼光’所擊敗,逐漸消失殆盡。
而后入侵‘朝鮮半島’的是北派武士集團,由豐臣秀吉統領的15萬精銳。
也就是戰國時期的勝利者,這伙人的戰斗力也更加強大,目標旨在消滅明朝,一統整個亞洲,但最終因豐臣秀吉病死而告終。
要論兩派武士集團的破壞力。
無疑是南派武士所造成的毀滅性更大,明朝沿海富饒地區基本上毀于一旦,百姓死傷百萬以上,軍費開銷不可勝記,使得明朝財政雪上加霜。
史書上記載:“倭寇破浙東、杭、嘉、湖、蘇、松、常、鎮、淮、揚至南通,州諸沿江郡縣不下數百處,殺傷人民百余萬。守土以喪地被逮,總師以失律受誅者無數。”
這是真實的歷史背景。
關于戚家刀法…
南派日本武士入侵江南地區后,出刀招式行云流水,劍術兇狠毒辣,時常有明軍被武士刀劈成兩半。
令當時的戚繼光驚嘆不已。
于是戚繼光開始了潛心研究倭刀術,來防范日本人的高超劍術。
明軍從戰場上繳獲了一本《陰(隱)流之目錄》里面記載的便是日本劍圣‘愛州移香齋’所自創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