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時間,飯桌上響起了爸媽兩人的談話,只有這一日三餐,吃飯聚在一起的時間,他們才說話很多。
說到的話題是餐桌文化,為什么農村的人總是喜歡去倒酒,給客人端茶倒水呢?
一方面是因為熱情,另外一方面,是客人,還有一方面客人來一趟非常不容易,也因為農村特有禮貌細節,所以這就是簡單的餐桌文化,自古以來,這個餐桌文化就沒有缺少過。
作為我這樣性格的人,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出現。
一不會說話。
二不會招待。
三不會喝酒。
四不會主動倒水。
五不會提醒夾菜。
六只顧自己吃飽喝足。
實際每次餐桌吃飯,一大桌子的菜,我卻都沒有吃飽。
總是過分照顧形象而小心翼翼的夾菜,而眼神需要有著禮貌的交流,導致我的大腦高度思考問題,因此我覺得這很影響我的食欲,我吃飯是不玩手機,只想一心一意好好吃飯。
正如他們說的,好好照顧自己。
不能透支任何人的時間來占有我生活的悠閑時刻。
這個也讓我想起了在村小那次,校長請了中心小學校長吃飯的那一次,我那個時刻覺得說話與不說話都是尷尬,我想我還是用沉默來表示吧。
事實證明在那次吃飯會說話的人都是領導,而那些像我這樣不愛說話的人,不會招待的人只是一個不起眼發光閃亮的平凡老師。
會說話,會招待的那些年輕老師,要不就是教導主任,要不就是年級主任組長,甚至等開學,跟我同年級段的師范同學就已經是校長了,管理10多個老師的村小校長。
兩次餐桌吃飯,不是我放不開,是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我想了很久,就是選擇用沉默來表示。
爸媽說,不會說話,不會在餐桌上說話的人就只是一個平庸的人,大錢掙不到,只能幫人打工,但凡是你很會說話,把領導哄開心了,你就可以減少很多的事,會讓你的工作游刃有余。
××說的每一句話很是火,尤其是關于自信,銷售這方面的勵志話語,更是讓人覺得,確實如此,走過這個人生的一大半旅程,實踐證明早該如此了。
我不會說話,再還有一次記憶,就是上次在去研學的旅途中,一群村莊上的人總是讓我覺得格格不入。
我是最小的那個,年紀只有20出頭,這個村莊上的人去參加這次活動,最小的也是30出頭,基本上都是生了孩子的媽媽,或者是50歲到60歲的老年人了。
整個餐桌上,我就學會了傾聽,我什么話也不會說,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畢竟現在的社會,說心事在餐桌不適合,而且我不愛說這些事,即使在好朋友面前,我也覺得有些話得爛在肚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