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于人和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
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
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于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
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它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命力強,生于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藥和農藥;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益母草也是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我家這個地方真的是塊寶地,好多雜草都有。
通常是在這里,我們看來,是常見的雜草而不是什么名貴草藥。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收縮子宮作用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
不過這種草藥不是隨便用的,爸媽他們說到,使用需要有一定中醫學常識才行。
當初我怎么沒有去從事中醫學專業呢,成績不行,要不然我一定得去,我發現對這些雜草我可以看一個上午,很喜歡它們,看到的不認識的都會搜索百度,然后記錄下來。
蒼耳子,中藥名。別名:虱馬頭、蒼耳子、老蒼子、道人頭、刺八裸、蒼浪子、綿蒼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搶子、癡頭婆,胡蒼子、野茄、豬耳、菜耳,蒼蒼子,廣東話又叫磁頭芒(癡頭芒)。
屬菊科、蒼耳屬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蒼耳的帶總苞的果實,蒼耳子屬于常用中草藥,具有散風除濕通竅等功效。
這東西可是非常常見,對于我而言有點討厭,不過它的要用價值是很高的,不過也是不能隨便用。
性味:味苦、甘、辛,性溫。歸經:歸肺、肝經。
功效: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
主治:用于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證。
拉狗蛋(拉秧秧)(葎草)別名:有鋸鋸藤、拉拉秧、拉拉腕、娃娃拳、拈拈草、小活血、活血草、紅茜草、四輪車、掛拉豆、紅線草、小血藤、血見愁、拉狗蛋、沙沙秧根等多個名字。
拉拉秧根中藥叫做葎草。藥性:甘,苦,寒。功效:清熱解毒。
可用于止血活血,量10~30(最大)克,也可用于外用治療跌打損傷(活血通經生用),或者用于豬飼料據說可防病治病。
野莧菜(俗名西天谷)這種草藥分布廣泛,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見。
生于曠野、田間或村舍附近草地。
性味:味甘,性微寒。
歸經:歸大腸、小腸經。功效:清熱解毒,利尿。主治:用于痢疾,腹瀉,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蜂螫傷,小便不利水腫。
還有一些雜草不認識,反正在這個地方實在有很多,我被這些迷住以后,一整天都在看這些玩意,甚至有時候會把它們畫下來。
細雨綿,說故事,聽常識,今天又是收獲滿滿的一天,聽爸媽說的常識故事有很多。
下雨真好,給我一個想要睡覺的身體,想要思考問題的頭腦,一顆探索新知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