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憶安繼續說下去:“先在姚州推行,把所有制度統籌來用,若是發現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告訴我,馬上作出修補。”
“我明白了!”
羅文林知道這些新制度,代表的是陛下的意志。
若是陛下不想這么做,李憶安是不會反復地強調。
把后續的事情交給羅文林去做,李憶安又回到無事一身輕的狀態,現在應該規劃的都差不多,還有一個官辦學校,這個需要紙張和書籍造出來才能推行。
學校可以往后放一放。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面,刺史府所有人基本沒有空閑的時候,全部按照李憶安的規劃,去推行一個個政令。
有達瓦和那羅達的支持,這些政令在姚州境內幾乎是沒有任何阻礙地實行。
達瓦得到來自刺史府的各項命令,暗自慶幸,自己所做的這個決定無比正確,朝廷的意志便是如此,沒有人可以反對。
他要做第一個投誠的人,以后在姚州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極大限度地保留目前的利益。
其他不想要投誠的家族,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這位李將軍不是個簡單的人,應該說以后他的成就,絕不會只是一個將軍那么簡單。”
達瓦感慨地說道。
“父親,你說他現在是否還在姚安?”
梅朵說道。
“一定在姚安。”
達瓦想了想說道:“梅朵,若是可以,好好把握。”
梅朵乖巧地笑了笑:“我知道了。”
工廠里面。
李憶安時隔幾天再來,看到這里逐漸形成規模。
造紙那邊,可以看到一批批紙張堆積在庫房之內,印刷術的話,那些字模也做了一大堆,分別放在好幾個籮筐里面。
不過這邊的廠房,距離制糖需要有一定距離,造紙會對水產生污染,糖可是放進口吃的。
目前他們已經通過甘蔗,造出數百斤白糖。
“先生,紙和字模都沒問題,現在還差書本,才能對照著印刷書籍。”
長孫沖無奈地說道:“在姚州很難找全所有書籍。”
像那些論語、中庸等經典,問羅文林要的話,應該可以要到一兩套,但還遠遠不夠。
比如史書那些,還有術數等等,在這里應該是找不出來,甚至整個姚州認識字的人都是寥寥無幾,這也是學校初期比較難的地方。
“你覺得讓姚州的百姓讀書識字,是要識字在先,還是讀書在先?”
李憶安問道。
“自然是識字了,才能讀書。”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不識字,給一本論語也看不懂是什么內容。
“目前我們要做的是讓這里的百姓識字,而不是真正的讀書。第一本課本,我會自己編寫,再問羅使君要一些書籍,實在不夠才讓人從長安送來。”
李憶安說道。
長孫沖聽著覺得有道理,一邊聽又一邊點頭。
再過了一會,他們走到蔗糖工廠這邊,看到程處默他們也不訓練,全部在這里忙活。
新招收回來的員工,全部是姚安附近村子的困苦百姓。
他們聽到刺史府給的工資高,幾乎是搶著要過來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