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苗吃完了飯,抱著一本《聊齋志異》去了姥姥家:“媽,我小哥還想看這本書,我去給他送過去。”
“別在姥姥家瞎玩,早點回來學習。”李美玲知道女兒最近進步了,但還是忍不住要嘮叨兩句。
李美玲不敢趟這趟渾水,不表示彭桂珍不在乎兒子的幸福。謝苗去李家找姥姥姥爺商量這件事,可此時她總不能拿前世記憶說話吧。
沒有石錘的證據,即便是說了也根本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想到這里,謝苗便對李威說道:“小哥,我那還有不少零食。你不是會騎自行車么,你跟著我一起出去賣唄。我給你發工資,這樣開學你也有零花錢了。”
李威高興的答應下來:“我會騎,我會騎!”大隊上的自行車,李威都認識,平時也愛騎著到處玩。雖然李振華三令五申不準他動公家的東西,可放到實際行動上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就這樣謝苗裝了滿滿的泡沫箱子零食,放在自行車后座上綁好。她坐在自行車的大梁上,兩個人就這么一路去賣東西去了。
“苗苗,咱倆不在各大隊轉悠么?”謝苗提議去小河東,李威臉上寫著各種不解。
“咱倆是出去做買賣,光在農場里算什么本事。再說了,咱們家開始開了雜貨鋪之后,每個大隊都有心活的人開店。大隊上的人不認識我,還有不認識你的?肯定知道咱倆都干啥了,萬一賣完了東西說咱們賣得不好,耍無賴不給錢。你爺那個要面子的脾氣,不得賒賬啊!”謝苗忽悠著李威,李威連連點頭:“不賒賬,不能賒賬。沒錯,都認識我是誰,肯定都要賒賬。”
兩個人一路騎著去了小河東,李威也不知道小河東在哪,不過知道小河東跟自家后湖是連著的。既然叫小河東,肯定就在農場附近了。
說來也巧,這倆人還真的在半路上遇到了認識的大人。跟著大人駕的騾車,一路風馳電掣的到了小河東。
進了小河東,兩個人厚著臉皮吆喝起來。價格還是老價格,瘋搶的人可比以前要多。
“甜甜的大蝦酥、大白兔三分錢一個!”
“一分錢的高粱飴、小淘氣錯過了別后悔!”
“一分錢兩個的水果糖,買了就是賺了哦!”
都是小孩子喜歡的零食,平時都是去供銷社才能買到的好東西:桃酥餅干、牛舌糕、綠豆餅還有汽水、話梅粉、華華丹等等小孩子饞的流口水的東西。
平時小河東也沒有什么貨郎進來,能有個賣糖賣零食的都興奮的不行。見到是兩個半大的孩子,都有些好奇的打聽:“你們倆是哪家的孩子?從哪兒來的,家里大人咋能放心讓你們賣東西呢?”
謝苗是收錢算賬的人,李威只顧著將東西分發給別人。兩個人分工不同,配合的極為默契:“我家是農場大隊上的,這是要開學了,賺錢攢一攢學費。”
“農場的?”有人驚喜的大笑:“農場的人可都有錢,你們咋不再農場賣貨,跑這嘎達來了?”
李威嘴快的說道:“農場的人都認識,他們都不給錢光賒賬。我倆不愿意在農場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