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玩意兒,扔它干啥,都是錢買回來的。大壯嫂子你也不是啥富裕人家出來的,沒見過你仍過啥東西啊。”柱子媳婦兒面露不悅,一副不想跟眾人再繼續說話的表情。
“珠子媳婦,你別吃心,嫂子我也沒別的意思。這是跟你不是外人,我才跟你說知心話的。這要是別人,我可不費這口舌。”大壯媳婦兒見柱子媳婦兒不高興了,連忙上前拍著胸脯解釋。
“嫂子這個人你最知道,我是個熱心腸的人,最是心眼好見不得別人吃虧。咱倆家東西院兒住著,平時咱倆處的最好,我看不得你吃虧呢。”大壯媳婦兒撅著原本就突出的嘴巴,說的口若懸河。
李振華也不知道一夜之間,他們家的家事竟然衍生出來十來個版本。不過很快農場各個大隊都在私底下嘀咕李家的家事這件事傳進了李美玲的耳朵里。
做為二大隊的輿論中心,李美玲毫不意外的受到了來自二大隊中老年婦女的問候。
“美玲子,我說你爸媽咋天天包粘豆包賣呢。夏天收菜賣菜,冬天進城賣豆包,這么大歲數了咋能攤上這樣你的事兒呢。”有人將李振華欠款三千塊的原因放在了許久未露面的李愛國身上。
李美玲覺得好笑:“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我家愛國在部隊上干的好好的,眼看著就要提干了,你們都在哪兒聽的評書啊?”
別的大隊的人不知道李家小兒子當兵多年的事情,難道二大隊的人也不知道么?李美玲嚴重懷疑,這就是有人故意造謠,試圖抹黑自家。
“哦,對對對,我把這個事兒給忘了。那年你小弟參軍入伍,咱們還跟著去看熱鬧去了。”有村民拍著腦門想了起來,實在是因為傳瞎話的人編的太好了,好的讓他們一下子就相信了。
“我聽說你們家干了好幾個月,饑荒還差不老少呢。真的假的?不是說你們家一天掙得趕上人家工人一個月工資了?”
聽見這話,李美玲氣笑了。別的不敢說,就這個一天收入頂工人一個月工資的話,絕對出自大嫂羅文靜的嘴巴。
不過財不外露,都是一個水平線上的街坊鄰居。忽然間有一家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那剩下的人家看著心里不可能高興。
“這話你們也信?城里大飯店一天掙的錢也未必能遞上當官的一個月工資。”李家人統一口徑,錢就是被彭桂珍借給娘家蓋房子娶媳婦了。這筆錢從哪兒來的,城里親戚找放印子的高利息搞來的借款。
“你們是不知道我大舅那個人啊。借錢的時候是個大爺,全家恨不得排班給我爸媽洗腳。錢到手了,這人就變了。本金不還利息也不還,現在怎么辦吶,只能是我們一家子給他們還賬了。”
李美玲將自己家說的可憐至極,沒想到得到的結果極好。
街坊鄰居也不在罵李振華每天早上開拖拉機擾民,也沒有人跑到李美玲這邊酸言酸語。反而大家都用同情的眼光去看李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