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江水渾濁不明,但既然陳長發能夠看到烏木棺材就說明此物處于水下兩米之內。
老一輩人都知道烏木又稱沉陰木,意思是重量足夠沉水,按道理說這種烏木制成的棺材即便是不埋于泥沙中也不可能漂浮到水位線這么淺的位置。
就在陳長發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錯了木材之際突然發現烏棺之下竟然有一大片黑影竄動。
他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烏棺下的東西竟然一大片嘎尸魚!
所謂嘎尸魚就是長江流域中專門吃尸體的一種魚類,通身黑色,如同小臂般長短,身上有厚重的魚鱗,口中更是布滿尖牙,這種魚類只吃尸體,即便是活人就在眼前分寸之處也不會開口咬人。
這種魚類生性殘暴,及其護食,而且對于捕食范圍劃分極其明確,一般來說百米之內不會同時出現第二條嘎尸魚,可如今這烏棺之下黑影一片,數量足有成百上千只,不得不讓陳長發心生詫異。
就在這時他發現這烏棺距離水面越來越近,看到這里他才明白這群嘎尸魚是想將這口棺材托出水面!
雖說不知道這些嘎尸魚為什么要將烏棺托出水面,但他心中已經打起了這烏棺的主意。
要知道烏木是數千年前由于山崩、洪災等自然環境巨變,使許多樹木被沖倒后,沉埋于古河床被泥沙掩蓋形成的。
因其稀少而格外貴重,被稱為植物木乃伊,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民間也早有“尋得烏木一方,勝得珠寶一箱”的說法,足以見得這烏木的貴重。
雖說現在陳家家境殷實,但誰又會嫌錢燙手。
陳長發見周圍撿拾魚蝦的村民都沒有發現水下烏棺,于是趕緊回村拿了兩根數十米長的絲油繩,這絲油繩是漁家專屬之物,一般用來拖拽擱淺的漁船。
編制絲油繩的步驟極其麻煩,需要用鐵絲和麻草交叉編制而成,編制之時還需要涂抹上松油,一般來說一根小拇指粗細的絲油繩就可以拽動十幾噸重的東西。
將絲油繩拿到岸邊之后陳長發看了一眼江面,此時烏棺距離水面還剩一米左右的距離,見狀他立即將兩根絲油繩捆綁在系船柱上,其中一根綁在自己腰間,隨即手持另外一根絲油繩縱身一躍直接跳入江水之中。
江河水面渾濁,下方暗礁流沙不明,要是一般人沒頭沒腦的跳下去基本上就是一死,即便熟識水性也白給,根本沒有生存可能,可這陳長發不同,他從小就在這江邊長大,不光水性好而且熟悉這江面下的暗礁流沙位置,所以在水中沒有絲毫的慌亂。
他手腳并用,三五分鐘便游到了烏棺前,雖然心知這些嘎尸魚不吃活人,但眼前成百上千條嘎尸魚圍在身邊還是讓他心頭一陣忐忑,不過說來也怪,這些嘎尸魚見陳長發到來后竟然四散逃離,片刻間便不見了蹤影。
陳長發正詫異之際眼前烏棺開始下沉,他不敢怠慢,一個翻身潛入水中直接用油絲繩將烏棺捆綁住,在其上方打了一個豬蹄扣后他長舒一口氣,順著捆綁在腰間的油絲繩就回到了岸邊,只要被這油絲繩拴住,這烏棺就是到手的鴨子,插翅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