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當然是有的,不過即使事已至此,那就隨它吧,我保證把狀元拿下就行了。”方賢搖搖頭說道。
“對了,我聽說殿試的士子們都聚集在青月河畔,整天文朋詩友聚會,或是與花魁們游河嬉戲,多有好的詩作流傳。方郎,距離殿試還有幾天時間,要不你寫一首詩詞先揚名士林,也好引起國子監眾位大儒的關注。”武青鸞笑著說。
“那你讓人打聽這一下,最近這段時間,武都里流傳最廣的詩詞是哪位士子所作,是什么題材的?我保證作一首力壓群雄,很快就可以揚名武都。”
方賢立即說,因為這個世界并無唐代以后的朝代出現,他有著整個宋代的詩詞資源,何懼不能在詩詞方面揚名天下呢。
“這個我聽說過,華陽府施鴻昌于不久前的中秋之夜作了一首《秋夜月》,如今天下傳唱,整個青月河畔的花魁都在彈唱此詩,令他聲名大振,是考取狀元的熱門人選之一。”武青鸞說。
“你會背嗎?念我聽聽。”方賢好奇地問,心想能夠流傳武都,令天下傳唱的必定是千古名詩。
“我不會背,我馬上讓人去抄錄回來。”武青鸞召來一個親衛,吩咐她去外抄錄《秋夜月》回來。
方賢得知是寫中秋的詩詞后,一點也不慌,因為在他看來,有一首中秋詞達到了古往今來無人可以超越的高度,只要借鑒過來想不出名太難了。
因此,他不斷與武青鸞碰杯,而后在她這里午休,當然不是純粹的午休,不過武青鸞突然化境宗師后,在房間周圍布置了氣勁墻幕,外面的親衛根本聽不到他們打乒乓的聲響了。
到得晚間,兩人在后院中對月飲酒,而親衛也將抄錄的《秋夜月》送到方賢手里。
“倒也是上乘之作,只不過寫個人際遇兒女情長太多,也沒有跳出自古以來傷春悲秋的窠臼,雖然能夠流傳一時,卻難以流傳一世。”方賢讀完之后評價說。
“那方郎可能作一首比他更好的?”武青鸞聽完方賢的評價后問道,話語間對他充滿了無比信心。
“咱們先喝酒,詩詞一會兒自然就會有的。”方賢哈哈一笑說,隨后兩人繼續喝酒,并且在月光下切磋武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到兩人落在屋頂,方賢突然抬頭望月,而后吟誦了一句,武青鸞聽后美目異彩連連,她的學識不凡,自然聽得出方賢這兩句詩的立意高遠。
她并沒有打擾方賢,而是在屋頂上坐下,側頭望著背負著手的方賢,果然聽到了接下來的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接下來,方賢一氣呵成:“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武青鸞重復著最后一句,目光仿佛要融化了一般,而此時方賢也轉頭望來,兩人的目光如同粘在一起似的,再也分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