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難的是,前面兩道題都只有簡單的戰爭名稱,而沒有具體情況,這就要求武生必須熟讀兵書,必須對歷史上那些有代表性的戰爭非常熟悉,才能夠進一步分析,否則這兩道題便會難到大多數人。
方賢在獲得韜略下卷前,都不熟悉這些歷史上的戰爭案例,如果是那個時候來參考,那他可以直接放棄這兩道題了,但是現在他卻胸有成竹地開始思考,隨后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著分析,甚至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戰略戰術,指出了戰爭中雙方的敗筆與點睛之處。
最后一道題,卻是假設蠻國與夏國聯合從西北方位全面進攻武國,武國應該如何應對,要求進行戰略戰術分析。
方賢雖然以前沒有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以他如今的戰略眼光,很快就發現武國恐怕是察覺到蠻國與夏國的動靜,更大的可能是這兩國真有可能結盟共同進攻武國。
他迅速在腦海中模擬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最后發現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可能等不了多久,夏國與蠻國就有可能聯合進攻武國。
隨即,方賢快速將五國的地圖在腦海中放大,尋找著突破口,最終發現關鍵位置在于武國廣元郡的劍門縣,而這里有一座并不高大的關隘,名為劍門關。
只要武國能夠固守劍門關,那么夏國與蠻國便不能越雷池一步,將有更多的時間調集援軍前來支援,拖住兩國的進攻步伐。
而一旦丟失劍門關,那么兩國的聯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試卷整個廣元郡,進而威逼華陽府,直搗武都城。
方賢隨后開始設想雙方的兵力情況,以及堅守劍門關需要的條件,包括后勤支援,援軍何時到來,蠻國與夏國的兵力部署與進攻方向等進行模擬,最終完成了答卷。
然而,完成答卷后,方賢似乎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發現即使有十萬大軍,也最多堅守兩個月時間,而且還要雙方的強者數量對比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否則更不可能堅守多長時間。
“呼……”
方賢放下筆的時候,感覺手里的筆重逾千均,他長長地吐了口氣,閉上眼睛靜靜等待著考試結束,不過并沒有等多久,當然交卷的時候,他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了。
“各位武生,武略考試時間到。”監考官宣布之后,立即開始收卷,眾武生都放下了筆,開始交談起來。
“這都考些什么呀?前面兩道題還好答,最后一道題一點頭緒都沒有。”有武生摸著腦袋感嘆說。
“那前面兩道題你怎么答的?”有人問道。
“太簡單了吧,直接以勝者的身份去分析他們的戰略戰術,那自然就是最好的,不然怎么能取勝呢?”對方回復說。
“你們說,夏國與蠻國真的有可能聯合進攻我們武國嗎?”有人擔憂地問。
“怕什么?沒有戰爭哪有咱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只要他們敢打來,咱們就有機會立功,以后當鷹揚將軍、征鎮將軍、虎威大將軍甚至是元帥都有可能。”有武生憧憬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