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爺一直把如珍當做孩子,很多事情其實都不想讓如珍知道,但每每遇事,孩子又成為對方對付孔家的首選目標。沒辦法,只能想盡辦法讓孩子們盡快成長起來,這也是為什么讓孔凡之外出游學的主要原因。
望女成長的孔老爺斟酌著跟如珍說起皇家的那點事:“皇后出自江浙名門望族之首的衛家,本就看不上宮女出身的賢貴妃,結果賢貴妃卻是宮里最早生下皇子的妃子,這讓無子的皇后面臨許多壓力。是以,皇后一直不太喜歡太子和賢貴妃,加上皇上對賢貴妃并不重視,早年太子和賢貴妃在宮里日子并不好過,如果太子最后繼承大統,皇后肯定會擔心她以后的日子。”
原來事情是這樣,怪不得皇后如此迫切要生個皇子,可是:“太子之位不是已經定下了嗎,難道皇后懷上皇子,太子就要換人做嗎?”如珍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孔老爺倒是覺得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展:“要不是皇后生了兩位公主后再無所出,憑著皇上的寵愛和所處的地位,太子之位不一定是李煒的。所以如果皇后生下皇子,太子之位最后花落誰家也未可知。”
這么懸,如珍有些同情起太子來:“太子現如今豈不是如坐針氈,生怕哪一天就做不下去了。”
孔老爺看如珍擔心的模樣,哭笑不得:“你這簡直是杞人憂天。皇后能不能懷上,就算懷上生下的又是不是皇子,這都還未定論。而且,自皇上定下太子,朝中就已有人站在太子一方,以期立下從龍之功。經過這幾年的培養醞釀,這些人的勢力已不容小覷,所以即便太子什么都不說,他們也不會坐視太子失去登頂之位的。”
如珍最想知道的是:“那父親覺得,最后誰會贏呢。”
對于此事,孔老爺也說不準:“此事最后怎么樣,不僅僅是皇后一脈與太子一脈勢力之間的博弈,最重要還是要看皇上的態度,帝后感情雖好,但太子也是皇上親自冊封的,所以最后皇上會選擇站在那一邊誰也無從得知,只能見步走步了。”
想到如今孔家的立場,如珍擔心道:“祖父作為太子太傅,如果太子不是太子了,我們家是不是也要跟著出事了。還有外祖父如今要幫皇后調理身體,沒懷上會不會說是我們背后使壞,要是要成了太子會不會說我們不仁義。”
孔老爺深嘆口氣:“最后這個才恰恰是讓人警惕的地方,讓你外祖父出山為皇后調理一事的主意不管是誰給皇后出的,都是想把孔家拉入政治斗爭的旋渦。”
如珍聽得皺起了眉頭:“那怎么辦,我們豈不是橫也是死豎也是死。”
孔老爺不希望如珍太過擔心家里的事,安慰道:“那倒也未必,我們孔家一直都是堅定支持皇上的,無論誰做太子與我們家的關系不大。至于太子太傅那是皇上任命的,而且你祖父為太子授課,謹守為人師的本分,沒有因為李煒的太子身份而過分親近。也因為這樣,到目前為止我們孔家一系并未站出表態,這個想必皇上皇后心里都明白。只要我們始終保持中立,那么不管皇后和太子如何鷸蚌相爭,對我們影響都不大。”
如珍恍然大悟,姜還是老的辣,孔老爺既沒有阻攔孔凡之與四皇子的交好,但也僅止于孔凡之與四皇子之間,難怪并未見孔老爺對四皇子表現出太多熱忱。包括上次半山山莊發生的事情,雖說四皇子幫了大忙,但孔老爺也只是備上重禮私下感謝四皇子一番,看得出并不像欠四皇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