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場,第二幕,開始!”
監視器的畫面中開始出現兩個人的接吻特寫,慢慢的開始互相親熱。
“cut!表現很好,這便非常不錯。史蒂夫,燈光暗下來,我們再來一遍。”
繁忙的拍攝任務一開始就很難停下來,韋恩也不管外界媒體的消息,每天下班后也拒絕接受采訪。
外界的紛紛擾擾完全被韋恩放到了一邊,就連和華納溝通種族歧視后續的事,都完全交給了吉米。
他全心全意的投入了拍攝中,不在去管劇組外的任何事,可劇組中所有的大小問題,都要問過他才能做決定。
韋恩因為自己的性格,絕不會把管理劇組的任務交給副導演和制片經理負責,大部分成功導演也不會這么做。
每天的拍攝計劃,他都要提前和主要職員溝通,從道具到場景布置再到燈光、機位選擇,他全部需要過問,具體的過程雖然不會去參與,但一定會負責最后的審核,才會開機拍攝。
還有,劇本中的一些場景還在繼續設計打磨,這畢竟不是一部正常的現實電影,影片后期會出現很多荒誕情節,他要讓情節安排盡量合理,別出現被觀眾吐槽的硬傷。
比如男主角被囚禁綁起來這段,他就特意增加了一些對白,讓媽媽的角色通過對話告訴觀眾疑惑。
有些東西,完全可以通過對白來交代,從而減少觀眾的疑惑或者質疑。說白了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故事,情節的反轉加反轉,一再反轉的故事只建立在荒誕的換腦上,得讓觀眾盡量覺得這就是真實的,增加代入感。
影片的許多對白,韋恩都經過了反復琢磨,甚至還把幾位演員找到一起,尋找漏洞和可以完善的地方。
這畢竟是一部三十年后的電影,其中很多不合時宜的對話和梗,肯定不能出現在影片中。
韋恩明白,對白是電影中最明顯的展示元素,當對白展開時,觀影者的注意力會全部集中于此,對白根本的作用,也就是推動情節的發展,解釋電影中角色的各種動機。
把演員集合起來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畢竟他對搞笑的點非常遲鈍,經過那個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洗禮,讓他有些蓋特不到這個時代的笑點,可以讓一群演員完善這些他不擅長的。
所以他準備揚長避短,避開這些自己不擅長的戲份,影片重點放在他擅長的地方,最后的殺人鏡頭上。
對于最后這些大尺度血腥鏡頭,他準備了一大堆番茄醬,成片肯定是血腥暴力十足。
這部影片從籌備開始,目標就是R級片,索性韋恩就在這個尺度下,盡量多展示一下這些,讓最后的戲份,能給觀眾帶來情緒釋放的爽快感。
R級片雖然受眾相對較窄,可是卻會成為一個賣點,北美有很多的叛逆青少年,會沖著影片等級走進影院。
R級片,從來都是錄像帶租賃買賣市場中,青少年的首要選擇。
導演從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就像一個大號的包工頭,最后樓蓋成什么樣,完全靠他在各個工種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