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韋恩-格林伯格,是同質化嚴重的好萊塢流水線中的另類,那《小丑》就是類型片中最具野心的誠意大作,說這是一部黑暗史詩絕對不是夸張!
縱觀全片,在劇本編寫、演出、導演和概念化上,它已經超出了一部漫改電影該有的社會高度,甚至僅從這部電影中就能了解北美所有的社會問題!
這部由韋恩-格林伯格策劃的DC漫改大作,雖然是由一個反派作為主角,全片也幾乎沒有正面角色。卻充分表現出了上流社會冷漠虛偽,下流社會殘忍愚癡。
這告訴我們,所有被侮辱與被殘害、被欺凌與被壓榨的人,一旦扭曲瘋狂,都有可能成為“小丑”!因此,本片也是一則對北美社會的警世通言!”---《芝加哥太陽板》羅杰-艾伯特。
這位影評人中的領頭人,曾經普利策獎的獲得者,不光在專欄上給《小丑》打了滿分十分,還豎起了標志性的大拇指!
而這些影評人在媒體上的專欄,只是各種贊譽的一小部分。從周六早上開始,《首映》,《洛杉磯每日娛樂》,《好萊塢報道者》,《電影周刊》等專業電影雜志,同樣是一面倒的贊譽!
“完全不是超級英雄片,你可以把這看做一個底層小市民為主角的犯罪電影,這絕對是漫改電影中人性剖析最深刻的一部。”--《華盛頓郵報》
“影片對哥譚市有著出色的氛圍營造,陰暗潮濕的道路,滿目垃圾的街頭,一觸即發的暴動氣息,這樣的環境,再加上悲慘的身世、糟糕的一天,足以把一個老實的可憐人逼向深淵,從理性善良一點點變得麻木和癲狂,每一步的轉變都真實而可信。”--《電影周刊》
“這部電影延續了韋恩-格林伯格一貫的制片風格,陰郁扭曲的人性,跌宕起伏的故事,人物充滿了掙扎、瘋狂、控訴。讓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影片,每個影迷看過都會發人深省……”--《abc每日新聞》
周六白天,經過昨日影迷大范圍的好評,和一早各路媒體的清一色安利,《小丑》不管是上座率還是觀影人數,都遠遠超過同期開畫的《絕嶺雄風》,沒有任何懸念的成為這周末最熱門影片。
影迷都有從眾心理,越是大賣排著大長隊的電影,就越能引起普通影迷的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緊接著就是買票排隊一探究竟。
作為采訪韋恩-格林伯格次數最多的記者,貝拉-格蘭特連夜趕出了一份專題報道,并成功刊登在了所供職的《洛杉磯時報》上。
這一份類似觀影指南的專題報道極具煽動性,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引發大眾的好奇心,讓更多人走進影院買票觀……
一部從上映就開始大爆的電影,盡可能多的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很重要,但引導看過的觀眾反復走進影院觀看,給他們逐漸解讀影片系列的參與感同樣重要。
華納兄弟一開始就做好了這種輿論引導,他們對宣傳營銷一點都沒有放松,影片剛上映第二天就開始通過媒體往出拋出懸念,勾引看過的影迷再次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