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妮基-馬文這樣想,一直以優雅老好人面目示人的摩根-弗里曼,也是同樣的想法。
要說多討厭韋恩-格林伯格這個人,他還真沒有那些想法。這個年輕導演這些年的表現,簡直就像是開了掛一般,這個摩根-弗里曼眼中的孩子,用三部電影就完成了好萊塢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很難取得的成就。
對于這種迅速竄起來的人物,是他這種老派最不愿意看到的存在,他們這種老派從成名到取得現在的圈內地位,哪個不是用了大半輩子時間?卻讓一個年輕人三五年就取得了同樣的成就,或者這還不是終點。
這是人性中都存在的一部分情緒,就連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會希望你過得好,又不希望你過得太好。
事實上摩根-弗里曼有些話并沒有說出來,在他心里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充滿了絕對的自信,這也是他這么多年演繹生涯的巔峰。
就像制片人說的那樣,最后還是要靠片子和市場來比較勝負,他相信這部影片會震驚所有人,也相信《肖申克的救贖》會輕易壓倒《小丑回魂》那部恐怖片。
現在他反倒希望華納兄弟早點公布放映日期,不管是九月的哪個周末,都會受到《肖申克的救贖》影響到,他有這個自信,這部影片會成為自己生涯的代表作的。
就在韋恩剛出院回到酒店,還沒來得及了解劇組的情況,北美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兩個非裔女性,就趕到了多倫多霍普市。
在通知了劇組過后,立馬就約談了幾位小演員,這件事完全沒和劇組進行溝通,他們是非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一點讓兩個黑人婦女無所畏懼。
可結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壞,這次中毒事件并沒有孩子受牽連,這就讓兩個女人就算是想下口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在華納兄弟高管杰夫-羅賓諾夫的抗議下,劇組終于在停擺接受調查一周后,再次開啟了拍攝工作。
霍普廢棄小鎮中外,十幾臺高低不同的攝像機圍著幾個孩子,他們正一個個的準備跳入水中,這一段鏡頭越早拍攝受罪越少,畢竟這里的天氣一天冷過一天。
更遠處的劇組隔離圈外,是一大票的媒體記者。投毒事件后除了《洛杉磯時報》刊登過這件事的消息,韋恩和劇組并沒有接受任何媒體采訪,直到一周后劇組復工。
“《小丑回魂》,第四十二場,第三幕,開始!”
隨著場記板“啪”的一聲打下,失敗者聯盟的幾個孩子,撲通撲通的跳入了水中,歡樂的享受著他們的童年。
這段戲主要就是要表現出少年時代的美好,每個人都會有一段青春期前的少年時代,這段時間是一生中都特別美好的回憶。
正如史蒂芬-金的原著《》一般,韋恩不光拼命往片中塞恐怖信息,還一邊通過這幾個孩子質樸的演出,展現青春真實的美。
其實,在片中的幾位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帶有生活不幸的一面,但即使經歷了恐怖摧殘,韋恩也不會讓這變成一部青春殘酷物語。
等那些看過影片后的觀眾會發現,這是一場青春美好元素的重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