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盧克-西蒙斯的示意后,韋恩再次對著擴音器大吼:“所有無關人員全部退后,給我保持安靜,羅伯特,注意主攝像機角度!”
等到現場全部準備好,洞中恢復安靜夠,韋恩宣布了拍攝開始。
幾個小演員面對小丑的恐懼,都提起了自己的勇氣,開始表現出他們的團結性,一起開始和小丑搏斗。
七個少年,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恐懼,當恐懼出現,小丑現身,他們也終于可以直面自己的恐懼,并愿意與之搏斗并戰勝它。
這部戲的最大意義也在這里,這是韋恩特地設計的情緒點。到這里,觀眾會和各位少年一起,直面恐怖幻象。無論是畫中惡鬼,還是麻風病人,斷頭鬼,火中鬼!
少年們看到的觀眾也系統能夠看到,少年們感受到的一切觀眾也能感受到,目的是為了能讓觀眾和少年們共請,不致有所隔閡。
經過了一段又一段的恐怖橋段銜接,中間的那些并不是無聊的劇情,為了恐怖而恐怖,而是少年們殘酷青春中的現實遭遇。
你是否也曾孤身一人沒有朋友,遭遇不良少年的校園暴力?是否也曾遭遇母親的病態保護?是否也曾被冷酷苛刻的父親鄙視?被被變態父親性虐?
是的,韋恩的手段一點也不高明,玩的還是共情、感同身受那一套,尤其是這里這段戲,完全是赤洛洛讓觀眾情緒釋放。
這一套韋恩已經玩的爐火純青,從《忌日快樂》到《逃出絕命鎮》的嘗試積累,到《小丑》中運用的出神入化,他一直做的都是通過鏡頭,把觀眾拉進故事里,帶入劇情中,與主角一同經歷自己設計的一切。
大眾影迷和媒體們,只驚訝于他電影中的黑暗風,卻忽略了他拍攝真正的內核,從來都是這一套。
韋恩的片子沒有大場面、大特效那些,用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卻能一直取得高票房,靠的就是這些。
“cut!這條ok!所有人休息。”
幾名少年和李國豪,灰頭土臉的被大家拉了起來,助理們為他們送過去了熱的濕毛巾。
李國豪不同于那些沒心沒肺的孩子,他拿著毛巾顧不上擦臉,第一時間趕到監視器后,同導演一起觀看剛剛長鏡頭的回放。
“這條鏡頭表現得不錯!”韋恩看著身邊這個敬業的演員,難得夸獎的話從他口中說出。
相比那些少年們,李國豪更明白這次機會的重要性,他的特點是從小練武,對那些有些難度的動作可以信手拈來。而且與印象中非常不同,他的演技非常不錯,演這個小丑肯定是綽綽有余。
“謝謝,格林伯格先生!”他忘了自己嘴中還帶著猙獰的獠牙,猛的靠近韋恩點頭道謝,嚇了自己導演一跳。
“該死的!”韋恩一抬頭就看到了如野草般恐怖的獠牙,距離自己臉蛋絕對不超過十公分,這突然出現的臉對臉,嚇了他一大跳。“fxxk!Lee,離我遠點!”
“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