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五分鐘后,拍攝在打板聲中再次開始,透過監視器中反饋的畫面,這次他滿意的點了點頭,克里斯蒂安-貝爾進入角色很快,不管是走位還是情緒,順利的簡直像個老戲骨。
這也許就是努力的作用,影片開賽前,他經過了超過半年的各種訓練,男主角的各種表演場景,估計也自己練習了很多次。
直到一個亞裔大光頭,低頭冷笑著對著克里斯蒂安-貝爾說道:“臭小子,你活在地獄里!”
說完后,一拳打在了他的臉上。
“cut!這條沒問題。”
聽到導演這么容易就喊了過,攝像組迅速調整機器位置,準備拍攝接下來的動作鏡頭。
對于這種打斗戲份,觀眾在大熒幕上看到的,肯定是連貫無比的鏡頭,可拍攝時卻不是這樣,有的動作,幾乎連一秒鐘都沒有,全都靠后期拼接起來。
調整好攝像機,下一次拍攝時,因為演員磨合的問題,開始了不斷ng的循環。
其實這些亞裔武行演員表現得還不錯,只是讓他們挨克里斯蒂安-貝爾的揍,一點問題都沒有,可讓他們打男主角,這些人的出手明顯帶著顧慮。
不過韋恩一點都不急,干脆就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往下磨,直到這個影片中布魯斯-韋恩打到六個獄霸的鏡頭拍了十幾次,才被他喊了通過。
后續拍攝克里斯蒂安-貝爾,與連姆-尼森的文戲,這方面韋恩的要求更嚴格了起來,對他們這對師徒,他要求兩個人必須產生情緒上的共鳴。
動作戲份還能通過后期剪輯合成調整,這種需要情緒和演技的文戲,基本沒有什么捷徑好走,達不到標準,就只能慢慢找感覺。
這也是好萊塢拍攝現場正常的節奏,一遍或者兩遍就能過的時候,畢竟太少了。
第一天拍攝工作說不上順利,幕后工作人員配合的不錯,主要問題還是在演員的溝通上,尤其是亞裔演員的走位,他們這邊不重視這個,可扎克-施耐德要求的非常嚴格。
一天的工作下來,計劃拍攝的鏡頭素材倒是完成了,可這本來就是因為韋恩計劃的少。
“扎克,讓劇組收工吧。”
韋恩掃了一眼時間,對扎克-施耐德揮了揮手。已經接近下午5點鐘了,在繼續磨下去意義不大,拍攝電影是個長期工作,不可能每天都保持高強度狀態。
于是,劇組一百多人,在很多本地演員不理解的目光中,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收拾道具器材。
下午五點半,當劇組巨大的車隊都駛出片場后,韋恩才帶著助理,翻譯一起,爬上了自己的導演拖車,同樣向酒店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