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boss。”助理小姐點了點頭,翻開工作記錄本記了上去。
今天的拍攝計劃總體來說還算順利,飾演黑幫老大的湯姆-威爾金森,第一天進組表現的就很穩,當了解過導演需要的表演效果后,幾場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的戲份,都NG不多。
如果其他演員也能表現良好,他有把握提前結束在紐約的拍攝工作。
經歷了幾部電影之后,韋恩也算進入了可以略微省心的狀態,因為核心創作團隊經過不斷合作,都已經有了很大默契,也都非常了解導演的需求。
這和他在拍前兩部電影時,有了非常大的區別,最開始時那些幕后員工,韋恩把自己需要的效果告訴他們,可最后拍攝出來的畫面,總是會與他交代的有差別。
那他也只能一次次的反復磨合,需要什么樣的布景、什么樣的燈光、攝像機的鏡頭調度和機位等等,都需要他不斷去組織各工種配合。
不管劇組是大還是小,其中的涉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想要拍攝一場戲,從員工到達片場開始,布景、道具、規劃機位、調試燈光、演員上妝、練習走位、現場錄音、開始拍攝、腳本監控、拍攝鏡頭素材、確定素材等等這一大套。
還要在一天的拍攝結束后,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第二天的拍攝計劃,這些復雜的環節,只要中間一個工種出現問題,拍攝前制作的計劃就要全部受到影響,甚至推倒重來。
不過到這部電影時,這些往往需要他不斷操心的東西,漸漸少了很多,核心創作團隊經過長時間合作,已經逐漸了解了導演的制作理念,他們也默契的可以很好找到導演的需求。
這就讓劇組都要經歷的前期磨合時間,大大減少了很多,拍攝工作也會更加順暢。
當幕后工種不太去拖累時間時,鏡頭素材的拍攝快慢,剩下的無非就是看演員狀態。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接手了財務工作的蒂姆-伯頓,他是一個完全了解導演工作的制片人,這就能讓劇組一直在順暢運轉,也讓導演把精力完全放在了創作上,不必為雜務牽扯精力。
現在韋恩只希望能長時間維持住主創團隊的穩定,有他們這些專業水平高,又配合嫻熟默契的各部門主管,就不用他什么事都要管,這才是一個成熟的制作團隊。
想要維持住這樣的團隊,而且是以年為單位,不出現過大的人員變化,這些才是現在他要關心的。
就像燈光指導史蒂夫-威爾森,從《忌日快樂》就和他合作,現在還能合作,也是因為他會跟制片公司幫他爭取更好的待遇,其他人也是一樣。
這是個商業社會,唯有給自己人更多的收入,地位,才能讓人安穩的跟著你工作。
“boss。”回到酒店后,趁著娜奧米-沃茨走進浴室,尼娜坐到他身邊,小聲的把澳洲女郎的那一番話重復了一遍。
“這是好事,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