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羅賓諾夫說道:“我們吃過了,你看起來狀態不錯。”
幾人邊寒暄邊走進了客廳,等尼娜幫海拉送上來咖啡后,約翰-格雷看了看他,開口說道:“關于《蝙蝠俠:開戰時刻》上映和宣傳的問題,你不用擔心,從我們收集到的數據來看,《勇敢的心》對影片形成不了任何威脅,這周影迷的主要選擇,還是我們的片子。
根據市場部門的調查,這周末的主力觀影群體,大部分都會是18到30歲的年輕人,因為首周末影片太過火爆,他們中大部分人群都推遲了觀影計劃,這些人是你執導影片的基本盤,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這也是他們放心讓韋恩休息的原因,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格林伯格制作,都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號召力,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除此之外,還有小部分家庭影迷,和走進影院反復觀影的青少年,這些切實可信的調查數據,給了華納兄弟非常大的信心。
韋恩撫摸著趴到身邊的金毛,點了點頭,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別小看梅爾-吉布森,他這部影片的野心不小,小心在陰溝里翻了船。”
這時杰夫-羅賓諾夫冷笑了一下。“《勇敢的心》先壓下《虎膽龍威3》,保住自己的放映規模再說吧!”
韋恩明白對方的意思,別看《勇敢的心》公映前口碑一片大好,這部高聲呼喊“自由”的片子,也確實符合北美的主流價值觀,讓很多影評人給出了專業化的高評分。
可自從華納兄弟聯合二十世紀福克斯一出手,就從輿論上挖起了影片的根。
一般像這種,在影片上映前的門檻上,突然出現丑聞的情況絕不少見,也算是好萊塢大公司慣用的手段了,是真是假都不重要。
其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公眾輿論,用輿論影響普通影迷的選擇,只能說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罷了。
市場規模就那么大,能讓對方少吃一口,就意味著自己多吃一口,這個道理是個資本都明白。其實不光現在的好萊塢這樣玩,太平洋對岸的那個國度也是同樣的手法,甚至還青出于藍,不限制在娛樂圈里。
就比如那個突然翻紅的國貨之光“to-be-number-one”!進入10月底的時候,忽然就爆出了每天近萬人取關的消息,而且還被頂上了熱搜!
你說這事早不說,晚不說,怎么偏偏這時候被爆出來呢?真的特別有意思。
媒體好像口風突然一致的開始爆料,自從豫突降暴雨,國貨之光請盡全力捐款引發關注后,它的熱度就開始持續下降,然后媒體還拿出國貨之光的后臺粉絲數據,說近一個月,它足足掉了26.9萬粉絲,幾乎一天掉一萬。
結果呢,這事就在媒體的報道中,頂上了熱搜,下面的評論也是一水相同的口吻,說著該,靠著愛國情懷的品牌走不遠,產品設計上不去,價格還賣那么貴,誰特么會買啊。
各種馬后炮評論帶節湊,以引導廣大普通網友的輿論。
其實他們都忽略了,國貨之光的店鋪粉絲從兩百萬,一下激增到一千四百萬,每天掉的那點根本就不值一提,這事他們不會提,只會選擇性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