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羅鎮屬于岐陽縣,家中的鐵匠鋪和小診所在困難時期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操持鐵匠爐的三舅、五舅、轆轤哥,每天黎明起床打制兩個鐘頭的鐵器;等羅鎮的集市開了便就拿去變賣。
外婆的小診所和鐵匠鋪收入的錢能買回高價糧。
舅舅家姓周,外婆娘家姓賈;人叫外婆周賈氏。
外婆的小診所在周家老宅上套房里,上套房一明兩暗;中間的堂屋擱一個放中藥的架子;有一張桌子兩只凳子。
外婆給小兒看病堅持“望、聞、切、聽”四診法,主要看小兒的口腔、舌苔、眼睛、手指頭。
而治愈小兒的“棗仁湯”、“疙瘩藥”是兩大藥王。
秦源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將外婆的兩大藥王“棗仁湯”、“疙瘩藥”繼承下來。
外婆過世那年秦源在凌風縣上中學沒有見到老人家最后一面。
外婆不識字,數百種藥方全是口口相傳。
三舅、五舅、轆轤哥三個打鐵的一直反對外婆做土郎中,外婆不可能將單方口述給他們;他們也沒有心思記,“棗仁湯”、“疙瘩藥”失傳了。
秦源至今對“疙瘩藥”的炮制還有印象。
秦源三至五歲時在外婆家成長,快到上小學的年齡才被他爹接回秦駱寨。
“疙瘩藥”主治小兒脾胃虛弱、發育遲滯、消化不良。
“棗仁湯”幾乎囊括了小兒的所有疾病以補帶治,療效極佳。
外婆炮制疙瘩藥有一道十分重要的程序,是用小鐵勺炒炙黑礬。
黑礬就是砒霜,砒霜是毒藥可是和其它中草藥配伍后卻成良藥。
外婆給幾十味中藥中參上黑礬,加上蜂蜜;圓成黑桃大的丸藥,消化不良、發育遲滯的小兒三塊丸藥吃過基本上可以恢復健康。
疙瘩藥的療效在岐陽、凌風、郿鄔三縣瘋傳得沸沸揚揚。
外婆周賈氏是光緒十六年人,十歲那年去村外的三縣寺進香;熱飯救活一個落難人,落難人為報答她;傳授了郎中手藝還送她一本《小兒百例疾病治療秘籍》》。
給周賈氏送秘方的是清朝的一個宮廷御醫,可她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一直用虬髯客稱謂。
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后慈禧太后攜裹光緒帝逃亡西安;虬髯客隨行。
但虬髯客觸犯了慈禧被趕出西安城,只好在關中一帶游醫。
秋末冬初時虬髯客在岐陽縣羅鎮一帶給人看病,被大雨阻擋在三縣寺;周賈氏去三縣寺進香,見他渾渾噩噩躺在大殿上面帶菜色。
周賈氏不明白三縣寺的和尚為什么不理虬髯客,知道他是因為饑餓而昏厥;回家后立即做了一碗面糊糊和面條拎過去。
周賈氏給虬髯客送了一個禮拜的飯,虬髯客恢復了健康;將自己的治病手藝傳授給她。
周賈氏開始了自己的郎中生涯,一開始鄉親們不相信她會治病;但給西機廠廠長王大雷治好發育遲滯的兒子后名揚天下。
冬天的太陽沒有生氣地懸掛在空中,一陣賊溜的寒風從西北方向吹刮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