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偉賢問過英蓮秦源能不能做駁殼槍的話后不放心,打算讓管箱底的德海去萬家村助借兩把駁殼槍來;德海要整理戲服;便讓拍鐃鈸的駱家全上萬家村去借。
你沒聽錯,戲班拍鐃鈸的駱家全上萬家村助借唱戲用的道具“駁殼槍”。
這種事要是在二十一世紀去街上一抓一大把,但1960年代就那個樣子。
五六千人的大村莊秦駱寨沒有一個人會制作玩具槍,足見生產水平的低下。
萬家村在湋河以北,秦駱寨的人把那里叫北鄉,兩地距離30多里里。
沒有公共交通的年代趕路全靠步行,民眾風趣地稱為“11號汽車”。
駱家全啟動11號汽車一路小跑向萬家村趕去。
駱家全由于胳膊有點短,人便叫他“短胳膊”;短胳膊胳膊短腿卻不短,一路小跑趕到萬家村。
麻蛋……人家晚上也唱戲,唱的還是現代戲《三世仇》;駁殼槍不可缺少。
短胳膊駱家全沒有借得駁殼槍急得滿頭冒汗,眼見日頭已經懸在西天離天黑沒有多少時間,這可怎么辦……
不過話又說回來,駱家全真要借不來駁殼槍;戲班弄個笤帚疙瘩用布包上也能代替。
但看戲的不答應,尤其是強家溝、龍蹄那些村莊的二苞垴小伙會撇石頭、撂瓦渣把場子砸了。
駱家全最后咬咬牙,直接從萬家村去了凌風縣劇團,凌風縣劇團不會將他拒之門外。
就在駱家全馬不停蹄地往凌風縣城趕去時,秦源則拎著五把嶄新的駁殼槍從北路上走過來。
秦鎖、秦林四處尋找秦源商量買洋柿子的事,見他從北路上走來便就小跑著迎上去。
秦鎖跑到秦源跟前見他肩膀上挎著五把駁殼槍,驚詫不已地問了一聲:“秦源爸你這是怎么哪?從哪里弄來五把駁殼槍?”
秦源沒有回答秦鎖,嘻嘻哈哈摘下一把駁殼槍拎在手中;哼哼唧唧吟唱起了歌謠:
八月的棗兒紅了樹梢梢
當八路的哥哥挎著盒子炮
集合起隊伍喊一聲齊步走呀
地上便落下一層紅瑪瑙
……
秦鎖、秦林兩人瞠目結舌,他們和秦源在湋河南岸斜谷西崖上摘棗時秦源就唱過這首歌;現在肩膀上挎著五把駁殼槍還在唱。
秦鎖按捺不住急切的情緒,一把抓住秦源的胳膊搖晃著問:“秦源爸你出什么洋相?鎖兒和秦林四處找你,商量我們賣不賣洋柿子的事,你卻這燈那燈貓兒點燈!”秦鎖趁機說了一句臊皮話。
秦源抬頭看看西天的日頭,沒有講駁殼槍的事;只說“日頭落山還有一竿子高,我們當然要賣洋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