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艷艷的紅領巾,華麗麗的三道杠。
紅領巾小主人,社會主義接班人。
多么令人向往啊。
小孩子都這么努力,成年人有什么資格偷懶?
成年人花開幾朵,各表一枝。
三氮雜辛烯素的臨床I期試驗進入了醫學倫理委員會評審環節。
醫學倫理委員會至少由5人組成,一般是5~7人,也可達十幾人。
燕大人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有7位成員,其中五人是醫學、藥學、臨床藥理學方面的權威專家,以及一位非醫藥專業的行政管理人員、一位其他單位的代表。
燕大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組織架構蠻標準的,有專家,有非專家,有男有女,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精神。
倫理委員會的權力很大,該組織按照公正對待、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試者最大限度受益和盡可能避免傷害的原則,對臨床研究項目進行獨立、稱職、及時的審查。
沈奇絲毫不懷疑燕大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專業性、獨立性、稱職性。
但在及時性方面,沈奇很想吐槽。
三氮雜辛烯素的臨床I期試驗提交到燕大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有段日子了。
沈諾菲都快要上小學了,倫理委員會還沒給批準三氮雜辛烯素的臨床I期試驗。
沈奇十分重視這個項目,他急啊。
千呼萬喚的,燕大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終于給出了,關于三氮雜辛烯素臨床I期試驗的審核結論:“不允許在健康志愿者身上,做三氮雜辛烯素的臨床試驗。”
沈奇納悶了,他對屈教授說:“老屈,你沒跟倫理委員會解釋的嗎?我們的三氮雜辛烯素,跟大多數基因活化藥物不一樣。”
老屈也很無奈:“解釋過了,可他們非常固執啊,我也沒辦法,按他們說的做吧,重新招募患者受試對象。”
與患者相比,健康受試者更容易招募,而且健康受試者對試驗藥物的反應更趨于一致性、混雜因素較少。
因此大多數臨床I期試驗的受試對象是健康受試者,也就是老屈貼小廣告招的那批健康志愿者。
但是,某些新藥,比如說細胞毒抗癌藥物和大多數基因類藥物,考慮到藥物的風險、利益,則必須選擇有目標疾病的患者為臨床試驗對象。
沈奇在臨床試驗申請報告里寫的很清楚了,他們實驗室研發的三氮雜辛烯素通過調節基因表達,理論上能夠對R型貧血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基因表達是指基因指導下的蛋白質合成過程,通過化學藥物調節基因表達,基因還是你的基因,你并沒有突變為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物種,只不過是在自身基因的基礎上得到了強化。
沈奇在技術方案里寫的很明白,三氮雜辛烯素的臨床I期試驗的試驗對象,宜選擇健康受試者。
然而倫理委員會咔嚓掉了健康受試者的方案。
其實沈奇跟這屆燕大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老大還算熟絡,他心中有數,那個老大不留情面的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所謂的道理,說白了就是保守唄,不愿承擔哪怕一丁點的風險。
……
……
三更求大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