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病房。
歐葉的身體狀況比她入院接受臨床試驗之前好了一些,但她目前仍是位R型貧血患者,病情雖得到控制,她依舊是個病人。
歐葉不愿接受采訪,羞于出現在媒體視野面前。
沈奇責無旁貸成為了歐葉的新聞發言官,他與社會上各種人打交道的經驗和處理各類事情的能力,遠勝于歐葉。
其實沈奇覺得,現在的這個階段,歐葉可以適當的出現在公眾場合,比如說接受媒體采訪,召開專題報告會。
當然了,一直隱居對于歐葉的學術成績并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評價一個人的數學成就,最重要的指標是此人提供的學術文件。
佩雷爾曼當年把他證明龐加萊猜想的手稿貼在arXiv上,然后該干嘛干嘛,他隱居在俄羅斯的某個城鄉結合部,既不接受采訪,也不在公共場合露面,就連菲爾茲獎都懶得去領取。
佩雷爾曼修仙般的詭異行為,并不妨礙他成為首位證明千禧難題的偉大數學家。
數學史上介紹千禧難題,最先出現的人物是佩雷爾曼,而后才是沈奇。
還是那句話,在數學領域,實干永遠比夸夸其談更重要。
沈奇坐在歐葉的病床前,拉著歐葉的手說到:“BSD猜想這么重要的問題,正常情況下,你應該在近期召開一次專題報告會,邀請全球范圍內的頂級數學家來開會。不需要你去組織,讓數院去安排就行了,你要做的只是站在舞臺中央,如實陳述你的數學思想。”
“奇,你也知道,我最怕面對那么多人啦。”
“行吧,不開會也沒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論文。”
“奇,我感覺最近幾天身體又好了些,要不還是我來寫那種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吧。”
“我都寫了一半了。”
“啊?這才幾天呀?你也太快了吧!寫成啥樣了,給我瞅瞅。”
沈奇打開隨身攜帶的電腦,點開根據歐葉手稿編寫的論文半成品。
歐葉知道沈奇的手速快,但沒想到他居然這么快。
“你已經寫了一百九十二頁了,奇,你是觸手怪嗎?”
歐葉把她的四十二頁手稿交給沈奇,才過去了兩天多不到三天的時間。
取個整數,三天吧。
也就是說,沈奇在電腦上碼字,每天碼字64頁。
他寫的是英文版論文,其實英文單詞也比較少,多是數學符號。
根據字節進行換算,沈奇寫一頁英文版的數學論文,其字數相當于300個漢字。
即沈奇每天碼19200字,他的手速比大多數網文作者更快。更何況,沈奇寫的可是千禧難題級別的專業論文。
“你回家吧,電腦留在這里,我研究研究。或者你把這份文件,考到我的電腦里也行。”歐葉說到。
歐葉寫的手稿只有四十二頁,但轉化為標準格式的論文,沈奇給搗鼓出了192頁,而且這192頁只是一半。
手稿,類似于草稿,卻又不完全是草稿。
它像是一份大綱,處理數學問題時采取核心步驟法,不必羅列所有細節,給出核心邏輯即可。
四十二頁的手稿,正常情況下轉化為標準格式論文,大概有一百多頁。
比如說通過Gross-Zagier方程推導出L’(E,1)/E,在標準論文中,作者在引用合適文獻的前提下,仍需給出主要的推導步驟,這大約需要1~2頁的篇幅。
而在歐葉的手稿中,她只寫了一行式子:Gross-ZagierFormula→L’(E,1)/E→rationalnumber。
所以將手稿轉化為標準論文,要做許多繁瑣的工作,挺耗時間,相當于二次加工、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