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阿達馬發表了一些不太合適的言論,不過我認為無傷大雅。其實我們都知道,一旦rank大于等于2的論述被證明成立,那么是誰先證明了rank0、1,就不是太重要了。”
“實際上,阿達馬對于rank0、1的證明,其中也有我的一些觀點在里面。還是那句話,一旦rank大于等于2的論述被證明成立,前面的事情就不重要了。”
“愿你太太身體健康,祝你們幸福。”
安德魯-懷爾斯發給沈奇的郵件,歐葉全都看到了。
歐葉非常贊同懷爾斯的觀點,一旦rank大于等于2的論述被證明成立,前面的結論不過是鋪墊而已,誰先完成鋪墊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先完成決定性的最終證明。
歐葉同時意識到,全世界的數學家已經開始驗證她的手稿了。
投去期刊的論文,有一套嚴格的評審流程。
對于BSD猜想這種級別的論文,期刊找的審稿人不會是阿貓阿狗,必然是該領域最頂尖的數學家。
并且要考慮到避嫌因素,歐葉的丈夫,歐葉的導師,原則上不可以成為歐葉論文的審稿人。
但掛在arXiv上的手稿,任何人都有權利對其進行審稿。
當然了,前提是看的懂手稿。
畢竟相比于標準論文,手稿顯的比較飄逸。
“老婆,我覺得,還是盡快把標準論文完成吧。你寫的手稿,我能看懂,懷爾斯也許能看懂,你的導師林登施特勞斯、龔長偉應該也能看懂。這些大師級的數學家其實是比較善良的,最煩的就是那些小壞蛋,我打賭,阿達馬肯定沒有完全理解你的手稿,所以才發表了那么幼稚的言論。”
“奇,你還是先回家吧,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至少得有一人在家。”
“那行,我先回去了,明天再來看你。”
沈奇說的沒錯,歐葉寫的手稿,他能看懂,懷爾斯也許能看懂,歐葉的導師林登施特勞斯、龔長偉應該也能看懂。
看懂是一回事,證明這份手稿的結論成立或不成立,又是另外一碼事兒。
佩雷爾曼關于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手稿公開于2002年~2003年,數學家們審這份手稿審了整整三年,一直到2006年,數學界最終確認佩雷爾曼的證明解決了龐加萊猜想。
實際上在佩雷爾曼公布手稿之后的兩個月,就有數學團隊合理解釋了這份龐加萊猜想的手稿,即這個數學團隊驗證了佩雷爾曼手稿的成立性。
之后的三年在支持派、反對派無休止的爭論中度過,直到支持派占據了明顯上風,佩雷爾曼關于龐加萊猜想的證明終于被全世界認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數論專家龔長偉教授沉迷于歐葉的手稿不可自拔。
歐葉是他的學生,歐葉在哥大讀碩士時拜他為師。
原則上來說,龔長偉不應成為歐葉的審稿人。
但是,龔長偉并不在意審稿人之類的身份,他只不過想通過最單純的數學態度,去驗證自己的學生所做的證明是否成立。
“就由我來承擔,歐葉版證明方案的解釋工作吧。”龔長偉已年過40歲,他沒有機會爭取菲獎了,除非再次發生懷爾斯那種超齡頒獎的特殊情況。
與此同時,以色列。
以色列國寶級數學家林登施特勞斯教授,同樣沉迷于歐葉的手稿不可自拔。
歐葉在普林斯頓讀博時,拜林登施特勞斯教授為導師。
林登施特勞斯教授已經拿到了菲獎,他的態度也很單純,就是以最純粹的數學思想去驗證自己的學生所做的證明是否成立。
“就由我來承擔,歐葉版證明方案的解釋工作吧。”林登施特勞斯立即組織起一支數論橢圓曲線群論的以色列精英數學力量。
以色列有800多萬人口,林登施特勞斯組織的這支數學精銳,幾乎可以代表整個以色列的數學實力。
……
(今天更新了一萬字,大家看在我這么勤奮的份上,給幾張票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