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法律效力的程序走完了,接下來進入具體操作階段。
做基因治療之前,先要把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買回來。
找哪家供貨商購買硬件軟件,沈奇提出了他的建議:“微型機器人和顯微針,以及配套的操作軟件,市面上可以買到。國際上最有口碑的供貨商是德國的ART公司,國內的華漢基因也是亞洲第一、全球前列,值得信賴。我的采購建議是,ART、華漢基因二選一。諸位有其他的供貨商,也可推薦。”
眾人皆表態:“同意沈主任的二選一采購方案。”
“韓猛之前采購了500萬元的基礎儀器設備,為我們課題組節約了一兩百萬元,也買到了最好的貨,可謂花小錢辦大事,做的很漂亮。這次的基因治療硬件軟件采購,還是由韓猛去操辦吧。買哪家的硬件軟件,買什么規格型號,韓猛你說了算,畢竟你是本次基因治療實驗的主角。這次的采購金額比較大,在采購過程中,請務必注意廉潔紀律。我要說的就這么多,大家各忙各的去吧。”沈奇安排好了生物實驗室的工作,這便散會。
人類的三十億個堿基對早在2003年就完成了測序,迄今為止,卻只有2%的內容編碼了人類的兩萬多個基因。
僅僅是這2%的內容編碼,就能從技術上實現對幾千種致病基因進行編輯修改。
如果編碼了剩余98%的未知遺傳物質,那將是一項杰作。
編碼是一回事,編碼之后的可控性又是另一個課題。
人類1200億公里的DNA線路,不停分裂的細胞,分子層面的變化速度遠超人類的探索效率。
生物學的終極形式是什么?
沈奇陷入沉思。
《基因工程研究項目》第一步研究階段的實際推進狀況,已經超出了沈奇原先設定的研究范圍。
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下發的1100萬研究經費根本不夠用了,僅僅是ART公司生產的一個A2型號的微型機器人,其價格就高達300萬歐元以上。
加上配套的顯微針、編程軟件、植入模塊以及細胞靶向藥劑,一套最先進的基因治療設備及原料的總價格在500萬歐元以上。
沈志山基金會打過來的一億人民幣科研贊助先湊合著用,隨著《基因工程研究項目》逐步開展,后續再申請預算范圍之內新的經費。
沈奇科研中心今年的科研預算是9億人民幣,為全燕大各學院各部門最高。
物理3億,化學2.8億,生物3億,數學2000萬,沈奇是這么分配的。
他最熱愛的數學,他只給了2000萬人民幣的年度科研預算。
學科性質就是如此,最燒錢的學科是物理和生物,然后是化學。
數學勤儉節約,過苦日子過慣了。
“沈老板,我們數學室今年的年度科研預算才2000萬,這哪夠用啊?”數學室室長周雨安坐不住了,他手下二十幾個數學研究員,組合成10個數學課題研究組,每個課題組在今年的科研預算平均為200萬人民幣。
中心物理室,買一臺納米級加工設備,900萬美元。
中心化學室,做化學藥物II期臨床研究,今年的經費是1.2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