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體能儲備這種事情不是朝夕之功,周雨安跑到口吐白沫,一天最多也就跑個七八公里,這已是突破他極限的挑戰。
沈奇練了幾天長跑,每天的跑步總距離在15-20公里左右。
他跑5000米單項能穩定跑進18分鐘之內,就目前的體育等級和他的身體狀態來說,已達個人PB水平。
既然報名了長跑節男子5000米單項,沈奇肯定是想拿名次的,一是為了數學系的尊嚴,二來不知能否刷點學霸積分?體育既然被系統設定為十大指標之一,那在體育領域取得成就,按照正常邏輯來說也是可以刷積分的。
距長跑節開幕還有三天,沈奇降低訓練量,一天只跑5公里維持狀態。
剩下的時間,沈奇在電腦上研究男子長跑比賽的錄像,并計算數據。
據查,當今世界上最頂級的男子長跑選手是個英國黑人,叫莫-法拉赫,他是奧運會男子5000米、1萬米雙料冠軍。
沈奇反復研究莫-法拉赫在倫敦奧運會、莫斯科世錦賽上的男子5000米奪冠錄像,發現了一些規律,并計算出了一組數據。
很明顯,莫-法拉赫在途中跑的過程中,步長始終保持在1.8-2米之間,步頻控制在3步半到4步半/秒之間。
前面的10圈,莫-法拉赫的戰術并不激進,他選擇跟隨跑。
而最后兩圈,莫-法拉赫一定會搶到領跑位置,死死卡住內道的生命線,步長明顯加大,步頻快速提升。
這是沈奇從長跑奧運冠軍身上得到的技戰術層面數據。
再分析一下莫-法拉赫的身體結構特征,他身高1米75,途中跑時踝關節角度變化目測在19度-25度之間,膝關節角度變化范圍大約是12度-13度。
這組數據說明,人類在長跑運動中,踝關節承受的壓力巨大,所以踝關節角度變化的極限不應超過25度,否則容易受傷,一輩子的傷痛。
沈奇同時注意到,莫-法拉赫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習慣性動作,他著地緩沖時速度損失很小,配速節奏特別流暢。
沈奇在草稿紙上畫圖,這是非常簡單的射影幾何常識,最終計算出的結果是:著地點距莫-法拉赫身體重心投影線為20-30厘米左右。
再考慮到長跑的有氧代謝占絕對優勢,有氧:無氧達80%:20%,呼吸周期控制在70-110次/分鐘為宜,基于以上的數學分析,沈奇作成了自己的5000米跑技術路線手冊。
沒辦法,沈奇不是職業田徑運動員,要想在田徑賽場上取得一些成就,只能運用一些淺顯的數學知識提升跑進效率。
理論上來說,沈奇計算出的數據是管用的,至于在實戰層面能執行幾分,看狀態吧。
11月2日,燕大體育場。
歡快的運動員進行曲響徹碧空,鑼鼓齊鳴,氣氛歡樂。
“我宣布,第XX屆燕大秋季長跑節開幕!”校方領導致開幕詞,本屆燕大秋季長跑節開始了。
運動員備戰區,已做完熱身運動的大一數學系長跑六人組聚集在一起。
沈奇身穿運動服、跑步鞋,給五位隊友作最后的動員:“哥幾個,千萬不要虛啊!看,臺上烏央烏央的妹子們都在關注我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朝!你數學考滿分又怎樣,中文系的美女認識你嗎?藝術學院的漂亮小姐姐在乎你嗎?唯有體育,是男人征服女人最直接的方式,來,上吧!”
“靠,沈奇你數學考滿分的時候,不是這么說的。”周雨安趕鴨子上架了,是啊,臺上這么多漂亮小姐姐,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