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首先找到孫二雄:“孫教授,可以幫我寫一封推薦信嗎?”
“這個沒問題。”孫二雄爽快的答應,“SOS課題論文我看過了,你和歐葉辛苦了,我這邊正在進行最后的修訂,今年之內將論文投出去,這個項目就算是完結了。沈奇,你沒那么快走吧?”
沈奇說到:“這都12月份了,圣誕節那段時間美國人不工作,美國1月份的研究生入學季趕不上了,我希望明年秋天能去普林斯頓報到。”
孫二雄:“那就好,我給你寫的推薦信,春節后給到你,到時候SOS課題的成果出來了,發表公布了,對你申請普林斯頓數學系碩博連讀有幫助,這是你非常重要的一段科研經歷。不說別的,怎么著你也能多一篇SCI論文吧。”
“燕大本科期間,我希望能湊齊10篇論文,十全十美,留個紀念。”這是沈奇的念想,目前發了六篇論文,還差四篇湊個整數。
第二個推薦人,沈奇找的是魯國珍教授:“魯教授,能幫我寫封推薦信嗎?”
“當然可以。”魯教授同樣不拒絕,他承諾到:“一周之后,你來找我拿推薦信。”
“謝謝魯教授!”
“對了沈奇,關于強奇異積分算子的那篇論文,你投去哪里了?咋沒消息了呢?你還沒找我申請版面費贊助,這意味著被拒了?”魯教授問到。
《沿齊次曲線的強奇異積分算子的一類有界性解析》這篇論文,是魯教授曾經的一個研究生課題,由沈奇完稿,于半年前投給了中科院的《數學學報》B輯英文版。半年過去了,仍未發表。
“兩個月之前,《數學學報》的編輯告訴我已進入同行評審環節,這兩個月我太忙了,沒怎么關注那篇論文,我等下就問問編輯是什么情況。”
沈奇回到SOS課題辦公室,雖然這個項目快要完結,但沈奇已習慣了在這里工作、寫論文、思考。
說什么來什么,《數學學報》的編輯在三分鐘前發來郵件,反饋了審稿人的意見。
“當p或q=∞時只需將上述的L^p或L^q范數改為成本性上確界即可。”
“將經典定義推廣到0<p,q≤∞的情形,其定義的窗函數g限制在以下的空間φ^α(R^n)中選取……”
“……綜上,建議作者小修。”
太好了,第7篇論文搞定!
這篇是英文版的SCI論文。
審稿人的點評很有道理,沈奇也不想再來一次大戰三個回合,拖長論文收錄的周期。
小修而已,修唄。
沈奇花了兩天時間,完成《沿齊次曲線的強奇異積分算子的一類有界性解析》的修訂工作,上傳到《數學學報》的投稿系統。不出意外的話,他的科研經歷中將新增一篇SCI數學論文。
重新找回了刷論文的激情,沈奇翻閱小本本,上面記錄了他的數學靈感,他還需要發表兩篇論文,以達成本科階段十全十美的目標。
SOS課題論文是肯定可以發表的,時間問題而已。
沈奇確定的兩個新課題分別和丟番圖方程、薛定諤算子相關。
前面一個屬于數論,后面一個屬于數學物理,都是沈奇在跑步鍛煉中悟出的靈感。
其中丟番圖方程的論文,靈感是沈奇于半年前給出的。
這半年以來,歐葉斷斷續續的完成了一半的編寫工作,LaTeX文檔在SOS辦公室歐葉的電腦中。
“剩下的一半工作,由我來完成吧。”沈奇操作歐葉的電腦,這篇數論領域的論文由他開頭,由他收尾,就如SOS課題項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