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倒下了,男朋友接著干。
今年二月,沈奇完成《關于丟番圖方程沃什猜想的證明》后半段的工作,投稿到《數學學報》。與此同時,沈奇在arVix上預錄這篇數論方向的論文,以證明自己的學術原創性。
沈奇將這篇和歐葉聯合署名的論文編號為“9號文件”,這是他在燕大期間起草的第9篇數學論文。
三月初,《數學學報》的編輯們上班了,沈奇的“9號文件”很快通過初審,進入同行評審環節。
幾天前,就在沈奇和歐葉赴北戴河度假的時候,瑪麗博士在arVix上預錄一篇新論文,這是她的博士畢業論文,同樣是數論方向,同樣是關于沃什猜想。
就在剛剛,《數學學報》的編輯告訴沈奇:“你的論文沒有通過專家評審,感謝來稿,請繼續努力。”
看到瑪麗博士剛預錄不久的博士畢業論文后,其實沈奇心里已有數了,不用專家動刀子,他自己主動將“9號文件”從arVix上撤了下來。
沈奇的“9號文件”最初靈感取自瑪麗博士的上一篇數論論文,他引用德國女博士一年前的研究成果,結合Thue-Siegel方法,做出一個有效代數逼近,求出形如aX^4-bY^2=1丟番圖方程解的個數的精確上界。
這沒有任何問題,沈奇借鑒當代數學同行瑪麗博士的先進經驗,在這一小分支上做出了進一步的創新改善,他的“9號文件”在沃什猜想這個領域走到了最前,領先了同行,超越了同行。
所以在三月初,《數學學報》編輯部剛一開工,就通過了沈奇的論文初審,可謂是秒批。
然而風云突變,一個月之內,瑪麗博士實施反擊,她最新的這篇博士畢業論文采用埃維爾策方法,擊潰了沈奇的Thue-Siegel方法+有效代數逼近。
在德國女博士的新證法下,沈奇的“9號文件”形同雞肋,比精度比不過人家德國女博士,比證明簡潔直觀性同樣如此。
這場數論領域某個小分支的學術競爭,就是原創與跟風之爭。
瑪麗博士是原創者,她的論文開啟了丟番圖方程沃什猜想證明的一種新思路。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
閱讀面超級廣的沈奇是跟風者,他在瑪麗博士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非常敏銳的發現了瑪麗博士上一篇論文中的小漏洞并加以完善,提煉出更先進的思路,一舉走在瑪麗博士的前面。
瑪麗博士無法指責沈奇,因為沈奇在“9號文件”中明文寫到,引用了瑪麗-施密特-舒爾茨博士去年三月發表的論文中的一些結論。
然后瑪麗博士在沈奇“9號文件”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創新改善,將沈奇這位跟風者擊潰,捍衛了原創者的地位。
沈奇無法指責瑪麗博士,因為瑪麗博士在她的博士畢業論文中明文寫到,引用了中國學者沈奇的一些非正式發表研究成果。
“這個喜歡美圖秀秀P圖的德國女人,真的好難纏。”沈奇的頭大了,德國女人是個難纏的對手,但他尊重這位學術競爭對手。
沈奇的“9號文件”原本是送給歐葉的禮物,也是他完成系統特殊成就任務中很重要的一個版塊。
當然不能認慫,為了數學事業,為了學霸積分,最重要的是為了女朋友。
瑞士自由行降級為北戴河自由行,沈奇心中有愧。
數學論文這份禮物如果還是無法兌現,沈奇沒臉見歐葉。
留給沈奇的時間不多了,他冥思苦想,試圖用一種終極方法,直接完成沃什猜想最無懈可擊的證明,一步到位永無后患。
“啊!頭疼啊!”沈奇苦思三日無果,他感覺自己對數學的洞察力、判斷力出了問題,或者說是8級的數學等級不夠用了。
沃什猜想的難度無法跟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霍奇猜想相提并論,但它也是一個難題,不是那么輕松就能攻克的。
“要是能再升一級就好了。”沈奇查了查系統中的學霸積分,還差21萬多一點才能將數學升到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