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論、泛函分析相互關聯,拉爾夫,你很勤奮,也很聰明,我給你A。”沈奇對拉爾夫提出表揚。
“謝謝。”拉爾夫受到鼓舞,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問到:“沈教授,你這兩天有看arVix嗎?”
“并沒有,怎么了,數學界發生了什么大事件?”沈奇邊說邊操作鼠標,進入arVix網頁。
“你自己看吧,在數論領域我是菜鳥,先走了,拜拜。”拉爾夫禮貌告辭,離開了沈奇的辦公室。
沈奇很快就發現了“大事件”,在arVix數學版塊最醒目的位置掛著一篇論文,標題言簡意賅:《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韓國學者,這篇論文的摘要十分搶眼,作者在摘要中宣稱,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蓋伊猜想。
“牛逼。”沈奇繼續閱讀論文,這四個猜想是一個團伙,頭目是哥猜,解決了哥猜,其他三個猜想便很容易被證明。
在引言中,韓國作者提到,基于普林斯頓沈奇教授的《黎曼zeta函數素數分布理論體系》,他創新了一種“四胞胎素數證明法”,最終一鼓作氣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蓋伊猜想。
“真的是秀,四胞胎素數,這比孿生素數還要多兩胞胎。”
沈奇堅信,在他的《黎曼zeta函數素數分布理論體系》的支撐下,總有一天會有人證明哥猜。
接受媒體采訪時,沈奇表示了他的態度,他希望全世界所有對哥猜感興趣的人,向哥猜發起進攻。
沒想到的是,最先證明哥猜的不是那些成名已久的數論大師,而是名氣并不大的韓國學者。
沈奇對韓國學者在引言中提及的“四胞胎素數證明法”感到好奇,他進入正文部分,詳細審閱這個新證法。
10分鐘之后,沈奇啞然失笑:“四胞胎素數證明法,什么鬼?”
沈奇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他是被韓國作者的標題和摘要所吸引,而正文的論證漏洞百出,“四胞胎素數證明法”是韓國作者自己YY出來的,無法邏輯自洽的不合格產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忽如一夜春風來。
接下來一段時間,arVix上涌現出大量關于哥猜的論文,數十位作者宣稱他們證明了哥猜。
這讓沈奇想起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大批民間數學愛好者背著麻袋進京,每個人的臺詞幾乎一樣: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1問題。
沈奇在一天之內看完了全部幾十篇關于哥猜證明的論文,在他看來,沒有一篇合格。
與此同時,沈奇的郵箱每天會收到不少帶附件的新郵件。
附件大多是PDF格式,也有可編輯的LaTex文件。
“這個世界是不是瘋狂了?我期待你們向哥猜發起有效進攻,不是異想天開胡編亂造啊。”
沈奇趕緊通知負責普林斯頓官網維護的IT小組,讓IT小組修改他在官網上的介紹資料,把郵箱信息抹去。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