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離開高等研究所之后,將他的論文《基于球面穩定同倫群的缺陷拓撲學研究》投去了《科學》。
《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學術期刊,覆蓋全學科,一周出一期,目前的IF值達32.182,是絕大多數的數學期刊IF值20倍以上。
一位學者能在《科學》或《自然》上發一篇論文,足夠嘚瑟好幾年。
沈奇在數學四大期刊上一共發了五篇論文,數學期刊已經被他刷爆了,再刷下去只不過是簡單的數字堆積,他不需要再依靠四大期刊論文來鞏固自己在數學界的地位。
人總得換換心情,體驗千姿百態的多彩人生。
然而僅僅一周后,沈奇被《科學》潑了一盆冷水。
沈奇的凝聚態物理論文稿件被《科學》退回。
《科學》編輯部的解釋是:
“沈教授,十分感謝你的來稿。”
“你在數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我刊全體工作人員都是你的粉絲。”
“非常驚喜的發現,你進入了物理學的研究領域,我們相信,你必將再次震驚世界。”
“然而遺憾的是,你的物理學論文《基于球面穩定同倫群的缺陷拓撲學研究》的理論性太強。”
“我們完全認同這篇物理論文的學術意義,但還是那句話,理論性太強、太過深奧的純學術性論述,不適合《科學》的大多數讀者。”
“如果付費讀者花錢訂閱了一篇99%內容都看不懂的文章,這對他們不公平。”
“所以還望你能理解,期待你的下一次來稿。”
沈奇無語問蒼天,他知道《科學》面向大眾讀者,很多讀者不是專職的科研人員,屬于科學愛好者的性質。
沈奇發給《科學》的這篇凝聚態物理論文是經過精心處理的,他省去了大量復雜深奧的理論論述,用盡量簡單明了的語言,闡述了基于同倫群的缺陷拓撲學研究成果。
即便如此,《科學》還是拒絕了沈奇的稿件。
“看來我這輩子都跟《科學》、《自然》無緣了。”
沈奇有的時候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理論研究越做越深,研究到最后,全世界可能沒有一個人能看懂他寫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