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方程尚未找到通用的求解公式,以得到通解。
特解倒是有一百多個,基于其中一個特解,沈奇花費數周時間,瞞著歐葉和所有人,一個人推導、計算、驗證,最終得到一個復雜的等式:
1/2d/dt∫Ω∣A^s/2ω∣^2dx+v∫Ω∣A^s+1/2ω∣^2dx+α∫Ω∣A^s/2ω∣^2dx+……(B(u,u),A^sω)=<χ1,χ2>
根據這個核心等式,建立一個新的數學模型,沈奇編寫了一個計算機程序。
系統中沒有單獨開通計算機科目,數學中的一些分支包含部分計算機知識與技能。
沈奇用基礎的Fortran90語言編寫程序,分為設定參數個數及其誤差范圍的主程序和利用模型計算<χ1,χ2>的子程序,來擬合從美國南加州地震網上下載的參數數據。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沈奇深呼吸一口,重重敲擊回車鍵,啟動程序。
程序開始執行,沈奇自編自導的構想是否具備實際意義,答案即將揭曉。
程序瞬間生成大量的矩陣、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
沈奇倒吸一口冷氣!
靠他自己手動計算這些矩陣和方程,不吃不喝不睡,至少需要連續計算十年以上。
加上歐葉,兩人一起干,也得五年。
主機CPU風扇急速轉動,CPU快要被玩壞了。
“堅持,再堅持一會兒啊!”
沈奇大吼到,他這臺高性能電腦剛換不久,好幾萬美元的機器不可能這么弱雞。
好幾萬美元的機器汗流浹背、淚流滿面。
大量的原始數據洪流還在洶涌的傾瀉進來,它們是美國南加州地震網自1983年以來采集到的所有真實地震數據,以及沈奇獨家發明的基于N-S方程的流體虛擬數據。
嗚嗚嗚!
風扇狂轉,它已超越五檔,直奔八檔而去。
CPU在哭泣、哀嚎,它正處于一生中最難熬的時刻。
艱難時光持續了半個小時,CPU終于解脫了。
機箱猛然抖動了一下,遂恢復平靜。
微觀、宏觀、分子、地殼,流體、能量、間歇性的摩擦,看似無關的事情卻又遵循某種神秘規律,沈奇自編自導的這出數理戲劇落下帷幕。
程序啟動之前,沈奇甚至懷疑這是荒誕劇。
程序結束之后,沈奇鼓起了掌,這是寫實題材,真實感人。
大數據計算最終得出一個極其簡單的結果:<55,167>
沈奇早已購置了地球儀,就擺在他的辦公桌上。
“緯度55,經度167,目前我只能得到這種程度的計算結果,畢竟我用的是N-S方程的特解。”
很快的,沈奇找到四組坐標:
北緯55度,西經167度,這個坐標位于白令海域,屬于美國的領海,在阿留申群島中的烏尼馬克島西北約200公里處的北太平洋上。
北緯55度,東經167度,這個坐標同樣位于白令海域,屬于俄羅斯的領海區域,距尼科爾斯科耶島僅有50公里。
南緯55度,西經167度,這個坐標位于廣闊的南太平洋上,離這個坐標最近的大洲是南極洲,最近的國家是新西蘭,此處距新西蘭約2000公里。
南緯55度,東經167度,這個坐標同樣位于南太平洋上,它離新西蘭更近了,距新西蘭最南端的坎貝爾島只有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