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尼馬克島和尼科爾斯科耶島的上島民,撤離他們的家鄉故土有一段日子了。
位于北太平洋的這兩個島嶼及附近海域并未發生地震,國際地震中心、美國地震網、俄羅斯地震網連微震也沒監測到。
越平靜,越糾結。
正如俄羅斯的一個寓言故事,一位俄國老父親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兒,有一天,他們家附近忽然駐扎了一支軍隊,老父親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頭發一把把的掉落。
幾個月之后,老父親的女兒懷孕了。
老父親結束了煎熬:“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美、俄羅兩國對于烏尼馬克島和尼科爾斯科耶島的地震監測工作,依舊不敢放松戒備。
美國國防部對于沈奇的保護,仍在繼續。
沈奇提出的新型地震模型,引起了國際地震界的高度關注。
美國地震學研究聯合會(IRIS)由美國100多所大學聯合創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華盛頓。
IRIS一年一度的學術例會照常舉行,沈奇和普林斯頓其他地震學家應邀前往華盛頓,參加IRIS地震學術會議。
在會議大廳,沈奇見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地震學家威靈頓教授。
作為“地震不可預報理論”的堅定支持者,威靈頓教授曾抨擊沈奇,認為沈奇的新型地震模型不靠譜,能猜中一次地震靠的是運氣。
再然后,沈奇預測的第二個地震點發生里氏7.0級地震。
“那么沈教授,請跟我們具體講講你的新型地震模型吧。”威靈頓教授的態度劇變,一個人能在短期內,在大致地理范圍內預測到兩次地震,此人必然身懷絕技。
“好的。”沈奇手持翻頁筆,開始講解他的PPT:“首先,我們必須給地震定量,定量地震學才是有意義的地震學。”
“我所提出的這個新型地震模型,實際上還是個半成品,它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完善的部分中的60%是物理學問題,剩下的是數學問題。”
“流體力學,非線性動力學,常微分和偏微分方程,湍流,混沌學……需要綜合創新的科目實在太多。”沈奇望向臺下,全美知名的地震學家、地球固體物理學家基本上都來了。
能參加IRIS而非美國數學會組織的學術會議并做特邀報告,沈奇是欣慰的,這說明他在物理學、地震學上的研究,得到了物理界、地震界同仁的認可。
靠,哈里-曼森,他們也跟來了,真是陰魂不散……沈奇敏銳發現了蹲點在會議大廳角落的哈里-曼森等人。
沈奇赴美的初心是從事單純的學術研究,他不愿跟美國政府和軍方糾纏在一起。
然而還是那句話,這是美國的領土,美國政府、軍方有話事權。
“借此報告會,請允許我說幾句題外話,我特別反對BBC的某些言論,我一直以來的觀點都是,科學家的終極目標是造福人類,而不是引起人類的恐慌。什么北緯45度線,什么米蘭、薩格勒布、波特蘭等大城市如果發生地震……純屬無稽之談!”沈奇怒斥BBC不負責的言論,他顯的十分氣憤。
臺下眾人被沈奇的氣勢震懾住了,無人言語,他們均在體會沈奇的觀點:科學家的終極目標是造福人類,而不是引起人類的恐慌。
沈奇的上半場報告結束,休會30分鐘,然后沈奇將繼續他的下半場報告。
休會時間,沈奇跟威靈頓等專家學者熱烈交談,原本勢不兩立的“地震可預報派”和“地震不可預報派”相互包容理解,大家擁有同一個目標:造福人類。
就在這時,會議大廳內外響起急促的廣播:“IRIS、美國地震網、國際地震中心于剛剛同時監測到,波特蘭西部約147公里處的海域發生里氏7.2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地震引發的強烈海嘯,有可能襲擊波特蘭港口!”
“老天,我的家鄉就是波特蘭!”威靈頓教授抱頭大喊,顯的十分緊張,他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沈奇:“你……沈教授,又是你……”
哈里-曼森等美國國防部的外勤跳了起來,波特蘭是美國西海岸重要城市,波特蘭大都會區的人口有幾百萬,其重要性遠勝北太平洋上的一個無名島嶼。
“這……”沈奇震驚了,他趕緊解釋:“這是自然現象,不關我的事,絕對不關我的事!我從來沒有預測過,波特蘭附近會發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