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人進入初步候選人名單,年齡最小的是沈奇,26歲,年齡最大的是一位醫學教授,86歲。
最年輕的候選人與最年長的差了整整60歲,一個甲子,一個時代。
沈奇被提名為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候選人,通信評審工作結束后,還將進行學部全體院士投票選舉,以及會議評審。
通信評審即一選,學部全體院士投票選舉是二選,會議評審是三選。
三選那就是舉手和拍手了,走個形式,最重要的是二選。
據稱,二選工作在一選結果公示后,已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科學院不日將公布二選結果。
“22人入選本次數學物理學部增選院士名單,通常情況是,落選者達一半以上,最終增選為院士的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獲得數學物理學部全體院士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才有可能當選為院士。”沈奇很快計算出中標概率。
“你以最年輕的身份,入選150人大名單,已經很了不起了。”歐**欣賞沈奇的,她給沈奇夾了一塊土豆片,以示鼓勵。
“選院士應該是公平公正的哈,不會有什么黑幕吧?”沈奇知道數學物理學部共有153位院士,即153張有效選票,其中有接近20位院士跟沈奇很熟,約30位院士跟沈奇打過交道。
剩下100位數學、物理領域的院士,沈奇一點都不熟,連他們的聯系方式都沒有。
“我需要獲得100張以上的選票,才保險啊。”沈奇跟盤院士打電話,關機。
沈奇跟燕大數院院長汪院士打電話,您呼叫的號碼暫時無法接通。
“這……院士們都被關起來投票了,沒收手機?”沈奇莫名有些忐忑,他渴望成為院士,評不上院士,這婚都不好意思結。
歐葉比較清醒:“連你也聯系不上,跟你很熟的盤院士、汪院長,這說明,選院士是公正的。”
次日,沈奇去燕大上班,發現數院四大院士全部失蹤了。
物院的幾位院士也聯系不上。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沈奇魂不守舍的過了三天。
雖然國家有規定,增選院士過程中堅決杜絕非學術因素干擾,謝絕處級以上官員成為候選人,一切以學術成果和對國家、學科的貢獻及未來影響為評選依據,但沈奇還是不放心啊,萬一沒選上呢?
第四天,沈奇接到一個電話。
“你好,沈奇沈教授嗎?”電話里的聲音是個沉穩的男聲。
“你好,請問你是?”
“我是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進元,現口頭通知沈教授,明天早上9點,赴科學院1號會議廳,參加本屆增選院士公布大會,請務必準時。書面通知將在一到兩個小時之后,由燕大校長親自呈交給你,就這樣,明天見。”這位科學院領導挺牛的,通知完畢就掛了電話。
他當然牛,沈奇知道這位白主席的另一個身份是白院長,科學院的院長。
“白院長親自來電,看來有戲。”沈奇回到家中,抱著正在午睡的未婚妻親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