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一百多只手臂。
白院長:“謝謝,請放下。不同意丁文鶴增選為科學院院士的,請舉手……沒有。棄權的請舉手……沒有。根據通信評審、全體院士投票選舉、會議評審的結果,大會同意丁文鶴增選為科學院院士,掌聲通過!”
啪啪啪,掌聲響起,丁教授起立,鞠躬致謝。
前兩個評審選舉環節的結果其實就是最終結果,現在召開的會議評審屬于走流程的性質。
丁教授后面是三個王教授、兩個劉教授,然后輪到沈奇沈教授。
沈奇的個人履歷比較復雜,一頁展示不完,展示了兩頁。
“沈奇,26歲,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南港市,政治面貌黨員。”
“教育經歷,燕大數學系學士,普林斯頓數學系碩士、博士。燕大物理系學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物理部碩士、博士。”
“工作經歷,普林斯頓數學系教授,燕大正庭教授兼沈奇數理研究中心主任,南港理工大學物理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或學術貢獻,證明黎曼猜想、創立沈奇雙生匹配法、建立黎曼zeta函數素數分布理論體系,證明霍奇猜想、建立SLW代數幾何/數學分析/拓撲學理論體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及相關數論猜想,提出泛函分析及巴拿赫空間中的穆勒-沈定理、沈奇近迫定理……”
有人照著沈奇的履歷念,念到這里,是一頁。
然后翻到第二頁,繼續念:“首次提出凝聚態物理中一類化合物有序-無序相變機理規則(沈奇相變規則),建立基本數學物理方程(沈奇方程),在復雜性、非晶合金微觀結構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獎項,菲爾茲獎、陳省身獎、拉馬努金獎……卡斯特勒獎。”
一共是十一個數學獎項,以及一個物理獎項。
這份履歷不是沈奇寫的,他也不知道是誰寫的,寫的還可以,基本上概括了他三十歲以前的主要人生經歷和學術成果。
在座院士紛紛感慨,沈奇在二十幾歲時做的研究、拿的獎項,其他人要用一輩子去完成。
科學院選院士也不作其他點評,一切用數據和成績說話。
白院長:“數學物理學部已任命的院士,同意沈奇增選為科學院院士的,請舉手。”
數學物理學部全體院士舉手,沒人反對、棄權。
白院長:“根據通信評審、全體院士投票選舉、會議評審的結果,大會同意沈奇增選為科學院院士,掌聲通過!”
掌聲響起,沈奇增選為科學院院士。
隨后,9位數學物理學部的增選院士上臺。
白院長向9位新院士頒發科學院院士證書。
院士是終身制,除非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否則這個頭銜一掛就是一輩子。
本屆增選院士大會圓滿結束,科學院向社會公布了本次評選的結果。
沈奇創造了一個紀錄,26歲的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